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展的事实探讨(9)
一, 危机的深度
我们可以用工业生产下降作为危机深度的指标。只有德国一个国家具有完全指数(包括所有的工业部门)。(一)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当德国资本主义处在迅速高涨的过程中时,危机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产领域中是非常弱的;在三次危机时期,一般地说工业生产没有下降,只是增长速度减慢。(二)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当垄断尚未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资料生产的下降不是大于而是大大小于消费资料生产的下降。(三)在帝国主义时代,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工业生产在危机时的下降激增。同时,由于垄断的影响和作为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特征的生产资料的经常过剩,危机的重心就转到第一部类上来。(四)最近一次危机在深度上大大超过以前历次危机。生产资料生产大大缩减:减少了一倍多,而消费资料生产总共才缩减了四分之一。在最近的一次危机中煤炭、钢铁两种生产资料原料的生产大大下降是特别明显的。除了钢铁工业以外,工业部门中受危机危害最大的是建筑工业、造船业及机器制造业,即主要在生产充作固定资本的商品的那些工业部们。在危机时期,在生产能力经常过剩的影响下,生产资料生产缩减到这种地步,甚至连日常的自然磨损都不能抵补。1932年美国的钢产量几乎比1931年下降了一半;显然这种产量是远不足以抵偿日常磨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纺织工业有了缩减。反之,殖民地国家的纺织工业在危机时期却有了某些增长。这些事实表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在它的特殊的深度方面,超过了以前的历次危机。如果没有保证某些工业部门订货的战争准备,生产的下降还会更大。
二, 危机的普遍性
目前危机与以往历次危机不同之点就在于它具有普遍性。在研究以往历次危机时,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不为危机所触及的国家和一些生产部门。而目前这个同经常的农业危机交错在一起的危机,却毫无例外地包括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国家和农业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生活用品和原料生产,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交易所和信贷。例外的只是同准备战争直接有关的一些工业部门:飞机制造业,人造丝生产等等。这些工业部门在危机期间,由于进行新建,生产有所扩展。生产能力也有了增长。
三, 危机长度
目前的危机无疑是资本主义历史上历次危机中最长的一次危机。但很难举出准确的可比数字,原因如下:1,可以精确地断定危机明显出现的时刻(尽管危机已销售不出去的商品积累形式出现,并且需要若干时间才能成熟),但从危机过渡到萧条却是一个难于精确确定、常被停滞打断的过程。确定危机最低点克服后过渡到萧条阶段这一时刻,往往是或多或少任意规定的。只能精确地确定生产最高点同危机最低点之间的期间,但达到这种最低点并不意味着危机的结束。2,技术的原因:在达到危机最低点的时刻以前生产下降期之所以很长(这同时决定了危机时期空前长),是由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由于垄断组织力图制止它的商品价格下降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企图依靠国家措施迅速克服危机造成的。归根到底,这一切只能导致危机的延长。
劳动者201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