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19 0
2025-07-18

5165.氦4是核聚变在外太空的终点

2025.7.17

“聚变能”的神话始于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源于“氢”元素向“氦”元素的核聚变,依据却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能量是一定的光子密度,单位能量却不能用光速的平方表示,因为不同物质有不同的能量密度,氢元素作为初始元素在化学元素中的能量密度最低,因为最高原子量是3,平均原子量是1.00794。根据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计算,每个原子量的能量约为306个巨光子。所以,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没有科学依据。

而“氦4”也不是核聚变的终点,只是第一周期化学元素的终点,也就是外太空化学元素的终点。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化学元素可能形成于不同的重力环境,地球目前的终点元素可能是“铀238”,地球表面的终点元素可能是氧元素的最高同位素。地球尚且如此,太阳等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怎么会在“氦4”终止?

根据太阳系的形态分析,太阳现在可能有十一个对偶层次,十五周期元素。不去研究太阳更深层次的核聚变,却把精力放在初始核聚变的研究上,我们的科学家是不是没事干了?

原因在于传统物理学就是这个深度,为什么不想一下核聚变需要多少能量?怎么会有能量释放?

核聚变需要上亿度的高温也是传统物理学的笑话:外太空的一般温度据说是2.74k,宇宙射线是如何形成的?氢气的燃点据说是摄氏570度,达到燃点就转化为光子了,上亿度还怎么聚变为“氦4”?

分析元素结构:高端核素只有“氘”、“氚”、“氦3”、“氦4”四种基本结构,没有纯质子的身影。“氘”的丰度在氢元素中只有百分之零点零一五,“氚”的丰度为零,证明核聚变可能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剩下的是不参与核聚变的部分。如果存在“聚变能”,无论外太空,还是地球,应该都成为炼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