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887 67
2007-04-17

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单纯将其中称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具体劳动只是有用劳动的存在形态,同样,抽象劳动也只是耗费劳动的存在形态。

我们不难发现,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里,马克思要告诉给人们的是劳动的耗费性(也称耗费劳动),他之所以着重确立这一点,是因为它是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他构建劳动二重性,目的就是要确立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因此劳动二重性被马克思称为“枢纽”,是劳动价值论与理解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以下是本人的一个旧贴。

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枢纽”
黄焕金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端,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中的每一个和另一个都完全相同。它们都具有同一的幽灵般的现实性。它们变成了同一的升华物,同一的无差别的劳动的样品。它们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这个共同的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归根到底,如果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是人的力量的耗费。尽管缝和织是不同的,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的运动在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只是改变形式,它当然必须有一定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耗费。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仅仅是人类劳动,是一般的人的力量的耗费……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章

这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即必须要将其中的“价值”概念理解成人类劳动的耗费性质,而不是效用性质。马克思是通过“劳动二重性”来导引出这一点的,因此他把劳动二重性看得非常之关键。他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明确指出的。这一点是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在人类劳动的各种有用性中,存在着具有同一性质的“耗费劳动”;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基本意义,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劳动有用性去揭示劳动耗费性,从而在这种劳动耗费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整个劳动价值论。
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机器创造价值”的要素价值论与财富价值论,在“价值”出发点上是完全不同的,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和财富价值论来批判劳动价值论,当然也不能相反,用劳动价值论来批判前者。我们的任务,是要将它们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人类劳动的耗费程度会随着科技进步而越来越小,如此,所生产的单位产量所包含的价值量也会越来越小。这是人类这说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这却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既然科技进步只需要人类劳动作更小的耗费,那么,什么样的劳动耗费才是具有有效价值(所谓有效价值即是能够实现出来的价值)的劳动耗费呢?比如,在过去工场手工业时代,许多人的手艺劳动耗费都可以获得市场承认,因为那个时代的生产技术条件与生产水平就是这样。但是在机器生产的今天,这些手艺劳动的耗费就不能再得到承认了,因为这些手艺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成本较高而无法得到市场承认,市场只承认机器所生产的成本价格较低的相同商品。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称为“必要劳动价值论”,它的意义是:只有市场上承认的必要的劳动,才有资格形成相应产品中的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包含的批判性就在于此。因为,他在看来,除了工人们的必要劳动以外,其它人的存在(包括其劳动),是没有资格形成价值的,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工人们的必要劳动,通过工人们的劳动所得分配出一部分来养活他们。这样,马克思的必要劳动价值论就包含着剥削论,包含着“对剥夺者的剥夺”的革命性质。
必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抽象地讨论什么样的劳动,什么样的行业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在它看来,任何行业的任何劳动,它是否有资格在其产品中形成价值,是完全不确定的,可能昨天还有这个资格,今天或明天就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比如某人在一家工厂的某个岗位上劳动,昨天他的这个劳动还是必要的,但由于生产工艺的改变,这个岗位变成了多余的了,这样,此人的这种劳动就不再是必要劳动,就不再有资格形成价值。可见学者们经常争论什么行业什么人是“创造价值”的。比如服务行业甚至行政机构、军事机构也是创造价值的等等。这些争论都是不切实际的无谓之争。一切都要看整个社会生产的具体条件。社会经济达到什么生产方式的水平,你就必须要采取相同的水平,不可落后。这是马克思必要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7 12:18:00

我来告诉你马克思怎么混乱吧。

“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中的每一个和另一个都完全相同。它们都具有同一的幽灵般的现实性。它们变成了同一的升华物,同一的无差别的劳动的样品。它们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这个共同的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归根到底,如果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是人的力量的耗费。尽管缝和织是不同的,但二者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人类劳动力的运动在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只是改变形式,它当然必须有一定的发展,才能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耗费。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仅仅是人类劳动,是一般的人的力量的耗费……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

1、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

这就是说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产品),那么请问劳动产品是什么?

2、如果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是人的力量的耗费,

这是不是说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是由物的耗费决定的?或者说生产活动中耗费的人的力量是无用的?——如果这二者你都不接收,那么请你回答为什么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后,生产活动剩下的就一定只是人的力量的耗费,而不包括物的力量的耗费?

3、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仅仅是人类劳动

马克思凭什么肯定商品价值仅仅是人类劳动,而不包括物类劳动?难道是因为前面说的“物类劳动是有用的,不算数,所以生产活动只剩下无用的人的力量的耗费”?

4、这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即必须要将其中的“价值”概念理解成人类劳动的耗费性质,而不是效用性质。马克思是通过“劳动二重性”来导引出这一点的,因此他把劳动二重性看得非常之关键。

马克思明明先得出价值再引出劳动二重性,你怎么说马克思是从劳动二重性引出价值呢?

5、必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抽象地讨论什么样的劳动,什么样的行业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在它看来,任何行业的任何劳动,它是否有资格在其产品中形成价值,是完全不确定的,可能昨天还有这个资格,今天或明天就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

这个有新意,我认为将这理解成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内涵比较好。问题马克思明确解释的不是从有效性上进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8 08:00: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4-17 12:18:00的发言:

1、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剩下一个性质,即劳动产品这个性质

这就是说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产品),那么请问劳动产品是什么?

[这里劳动产品的意思是指产品是通过耗费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当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时,它就变成了商品。你如何得出“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

2、如果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生产活动就是人的力量的耗费,

这是不是说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是由物的耗费决定的?或者说生产活动中耗费的人的力量是无用的?——如果这二者你都不接收,那么请你回答为什么把生产活动的有用性质撇开后,生产活动剩下的就一定只是人的力量的耗费,而不包括物的力量的耗费?

[当我们将物品的有用性撇开后,当然就只能看到物品的耗费性在里面了。而这种耗费性,并不是物的力量的耗费,只有人的力量的耗费,因为任何耗费归根到底只是人的力量的耗费。]

3、但是,商品价值体现的仅仅是人类劳动

马克思凭什么肯定商品价值仅仅是人类劳动,而不包括物类劳动?难道是因为前面说的“物类劳动是有用的,不算数,所以生产活动只剩下无用的人的力量的耗费”?

[由于马克思将价值定义为“耗费的结果”,而耗费归根结底只是人的耗费,所以在马克思看来,价值仅仅是人类劳动的结果。物没有“劳动耗费” 可言。]

4、这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即必须要将其中的“价值”概念理解成人类劳动的耗费性质,而不是效用性质。马克思是通过“劳动二重性”来导引出这一点的,因此他把劳动二重性看得非常之关键。

马克思明明先得出价值再引出劳动二重性,你怎么说马克思是从劳动二重性引出价值呢?

[“先得出价值再引出劳动二重性”的说明是什么?]

5、必要劳动价值论并不抽象地讨论什么样的劳动,什么样的行业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在它看来,任何行业的任何劳动,它是否有资格在其产品中形成价值,是完全不确定的,可能昨天还有这个资格,今天或明天就已经失去了这个资格。

这个有新意,我认为将这理解成马克思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内涵比较好。问题马克思明确解释的不是从有效性上进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8 12:01:00

二位为劳动价值论争论了这么长时间了。

应该说,二位的探索都是比较深入和有意义的。

但二位的分歧也是十分明显的:

无疑,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力的耗费形成价值。但其它劳动要素是否也形成价值呢?在马克思看来,其它要素只是转移价值,而不能形成价值。曹先生对马克思的这个逻辑提出的疑问是很有道理的。凭什么说,抽象掉了劳动的具体属性就只剩下劳动力的耗费了呢?难道就没有其它物质要素或自然力的耗费吗?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一切问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老黄显然也注意到这一点了,但他将其它物的要素和力量,拐了个弯,又重新归结为人的劳动力的耗费。

那么这里的关键就是,其它物的力量的耗费,能否归结为人的劳动力的耗费。如果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正确的,彻底的,老黄的立场就是对的。但如果不能,那么曹先生的置疑不能不说打中了马克思的要害。

如果两位要继续推进深化,可以就“归结”问题继续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8 12:11:00

即使是价值不能完全归结为劳动力的耗费,那么我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为老黄提供一个支持:

那就是自然力(区别与人的劳动力)的耗费,即使参与了价值的形成,为价值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那么也完全是个技术性问题,而不是个社会关系问题。马克思资本论的出发点在于为社会关系变革提供有益的探索。劳动者的对自己的劳动力有着天然的占有权和受益权,因此劳动力的耗费与社会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而自然力参与形成价值,完全是个技术问题,与社会关系无关。如果因为自然力的所有权而引起社会分配关系的变化,那么这是就社会关系而谈社会关系,与劳动价值论的形成无关。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劳动力的耗费天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而自然力的耗费完全是技术问题,所以马克思将价值完全归结为劳动力问题,归结为人的要素,这与马克思关注人(及其经济关系)这个根本目的紧密相连的。

进一步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而不是类似罗宾斯说的那样的技术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18 13:10:00

HJJ:你如何得出“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

答:因为马克思是说将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后的东西是劳动产品,你能说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商品或者是产品吗?所以你还是得告诉我马克思说的劳动产品是什么?事实上仅有劳动也创造不出产品,这个世界上只有劳动参加生产过的产品,没有纯劳动产品。

hjj:[当我们将物品的有用性撇开后,当然就只能看到物品的耗费性在里面了。而这种耗费性,并不是物的力量的耗费,只有人的力量的耗费,因为任何耗费归根到底只是人的力量的耗费。]

如果你这么说,我们的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结束了。我只能说太阳和地球的引力都是你和马克思给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