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发表于 2014-11-6 21:13 
这个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谁的价值?
答:是由工人生产的剩余商品的价值。
工人在自己现有的条件下劳动8小时 = 生产产品一件 (1)
工人在工厂条件下劳动8小时+生产资料 = 生产产品十件 (2)
工具创造了几件?
(2)两边同减工具,得
工人劳动8小时=十件-工具=一件
十件-工具=一件
工具=9件
有工具能生产十件,没工具能生产几件,这其中的差就是工具作用的结果,与工人劳动无关。是的,没工人,工具一件也生产不了,但没工具,工人也同样只能生产一件。这是一个合理分配的问题,原本就不是剥削的问题。
有人提出了一个相反的逻辑来反驳我:
工具本身是无法创造产出的,那么
工具=0件,
加入劳动后
工具+劳动=10件,
那么
劳动=10件
这就是说,所有产出都应该是劳动者的。
看上去上述两个推理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比较看,我的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是有道理的。而后是没有根据的,是经不起实证的。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它偷偷改变了事务的联系或逻辑关系,即人与工具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工具不投入生产,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同样,人不投入生产,也是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的。如果劳动力只是到了工厂,不劳动,也是不可能有产出的。
现在讨论的前提是资本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是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与导致价值增值的因果关系的分析,以及在众多的因果关系中,揭示发现敏感系数最高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建立公平分配的科学标准。对于上述两个相反的逻辑,完全可以用实践来验证。
工人劳动+生产资料,在工人劳动不变的情况下 ,更新生产资料,结果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工人昨天挑一百斤,今天用板车搬500斤,后用汽车搬十吨。
而 :工具+工人劳动,在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无论工人的劳动怎么变,都不可能产生如此大的变化。以上例为例:
一个织布工人,传统或手工作业,8小时织1米;使用一台织机,8小时织10米
工人+机器=10米
如果工人不变,增加一台机器,即
工人+2*机器=20米,此式若成立,则证明,机器代替了19人的工作量,
如果机器不变,增加一名工人,即
工人*2+机器=20米,此式若成立,则证明,机器没有创造价值或代替人力。
马克思所谓的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是什么剩余?是泼妇的剩余,是意滛的剩余,是掩耳盗铃的、无视其它因素的作用的剩余。如果所有的人都按此逻辑,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能有分工合作、能有社会文明进步、能有国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