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或说是价值论
既然说到“道”。我们都知道,中国各行各业,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道”。正所谓:盗亦有道。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却是无道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为他的“剩余价值论”做铺垫的。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绝非是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利用斯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引导出来另外的观念,将人们引向歧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导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此概念的作用是作为被减数的作用出现的。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引导出了:工人的劳动力的售卖价格——工资,这个工资是“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工资,且只能是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工资这个概念。他全然不理会斯密的工人的工资有自然工资和市场工资之分。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可能到达维持生活的工资。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导出了:生产金的劳动时间等同于生产社会其他产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货币换算成时间的概念。例如:8小时内生产黄金2克,那么,同样是在8小时内生产的一件衬衣=2克黄金。
4、由于2、3引导出的概念,他又引导出了工人的工资的时间就是其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劳动时间这个概念。并引导出了这个“生活资料所必须的时间”这个减数。
5、由于4,马克思又引导出了:生产工人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劳动时间是半日。
6、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人们:任何生产品都是人的劳动创造的,由此引导出了:“活劳动”这个概念。由于任何物品都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所以,又引导出了一切人类所使用的工具都是“死劳动”这个概念。
7、由于6,马克思又引导出了:可变资本——v和不可变资本——c的概念。这个概念否定了土地、厂房、机器、材料等在成本项中的定价的因素。
8、由于以上的各个概念,马克思有引导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这个概念。
9、由于7、8马克思又给我们引导出了:W=v+c+m,这个商品价值的公式这个概念。
10、由以上的各个概念,马克思的:价格是价值的指数这个概念也就成立了。
11、由于6的概念,马克思顺理成章的又引导出了:劳动二重性的概念。这个概念告诉人们:劳动者不但生产本身的价值,还创造价值。
以上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引导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金的生产时间是货币所体现的劳动时间(货币换算成时间)、生产工人生活资料所必须的劳动时间是半日、价格是价值的指数、人的劳动是活的劳动、工具参与的劳动是死劳动、可变资本、不可变资本、人的劳动有二重性。根据这些概念,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出笼了。而后,马克思给出了:W=c+v+m这个公式。
在以上的各个概念的措辞中我客气的使用了“引导出”的词汇。确切的说,这些个概念不是引导出的,而是处心积虑的编造出的。由此我得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无道的。这是因为,这些个概念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哪个社会,哪个历史阶段都是没有的。
结论:马克思的价值论或说是劳动价值论,只是作为“剩余价值论”的铺垫或引子出现的。无它。
引用摘抄请注明出处
张启恒 于10.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