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白浪一帆在2007-5-7 10:58:00的发言: 理性问题涉及到不同理论的行为假设问题,对其界定不同,则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野就在于对理性的界定上,当然,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并没有跳出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因为二者的内核相同,都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但后来,由于威廉姆森在交易费用经济学中引入有限理性这一行为假设,才使二者因内核不同而分道扬镳。
个人以为,对理性的处理,不必做到泾渭分明。在论及具体流派时,再考虑其行为假设似乎更好。比如,威廉姆森的强理性与完全理性就很类似,弱理性近似于有限理性,至于程序理性,汪丁丁有过界定。另外,充分理性,在以哈特为代表的新产权理论中,涉及较多,意义在于,高于有限理性,但不及完全理性。其实,这一概念的提出,在于弥补理论的漏洞。
此外,理性的混乱似乎也与翻译有关,比如完全理性和完美理性的区分究竟有多大呢?
感谢斑竹的及时批示,但是好像是我没把问题说清楚(我习惯于跑题,要不然考了这么多次
)
其实我对名词能分清,但它们不同系统之间的区别和判断标准有些含糊.
此外,还有几个附加问题:
1.完美理性在理论上逻辑上是否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像完全竞争市场一样.(见管毅平:“完全的市场”、“竞争的市场”与“完备的信息”三个假设之间的不一致性,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3)
我认为具有完美理性而不具有完备信息的经济人有时会自己饿死,就像那只面对两只羊的狼一样.有时需要他推断出周围主体的理性水平,然后进行博弈,选择自己行为.这样,他完全有可能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可这本身就已经不是完美理性了,因为他面对着太大的风险,还不如充分理性来的安全.
2.在各种著作论文中,完全理性对应有限理性,是类似于完美理性的,但我认为完全理性似乎和完美理性还是有些差别的,也许只是感觉上,完美理性对应很多外生条件的限制,完全理性则可能独立实现.拿"病狗"的例子来说,它是"强理性"的经典例子,但完美理性可能不用提出前提"我们都是理性的"这个条件.(癔语罢了,不要当真
)
3.我似乎感觉"理性"假设也建立在另一个更基本的假设之上,就是人的思维能力和互动能力的高低不需要成本(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交易成本),举例来说,这个假设就是,"深思熟虑"和"伸手就做"对人的大脑和神经的能量需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深思熟虑就成为理性选择了.
4.怎么区分非理性(non-rationality)和无理性(irrationality)?一个是越不该干的事儿越干,另一个是完全不考虑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不停乱干?谁对应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