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人为富人辩护,斯利坦教授对1000多位百万富翁的研究调查表明:
他们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其财富水平,很少或根本没有债务;
他们很节俭,他们也不过是过着斯巴达式的生活;
绝大部分结婚了,且仅2%离婚.离婚率低于他人1/3;
大部分是企业主或高级管理者的第一代富翁,他们并没有继承遗产;
几乎全部受国良好教育,然而很少是班上前几名,他们学到一门课:纪律与坚韧;
大部分过着均衡的生活,他们不是工作狂,绝大部分把与家庭成员相处放在第一位;
他们具有成功的五因素:诚实 律己 善交际 有个支持的配偶 还有肯吃苦;
64%对慈善事业 公益和社区活动非常慷慨;
对于美国富翁的调查结果,应该说与我们中国社会有一些相似之处,然而许多方面还是不同的.就像凡勃伦曾对美国富人质疑一样,他们掠夺成性生活浪费并且喜欢卖弄,从事白领犯罪逃税并为第三者抛家弃子.今天我们社会上这样的质疑声少吗?有谁为我们的富人辩护呢?
我们应该看到富人对社会的贡献,不止是他们自身对财富的创造,同时对新产品的优先购买扩大了生产降低了价格,也受益着每个人,他们同样是资本投资的主要源泉,新技术新工艺新岗位的产生,他们还帮助向高等教育慈善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美 国的调查和社会生活水准的普遍提高已经很大改变了人们对富人的认识,那么我们中国又怎样呢?在社会主义大旗下,在走向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又遇到了什 么呢?为什么今天富人会遭遇如此之多的质疑呢?看吧,报纸上又说了哪个富豪遭遇迫害,哪个人又雇了什么保镖的......
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仇富”的心里,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仇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该说我们中国的富人身上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他们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许多人走上富裕的道路,富裕之后的行为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也是调查发现没有一个人质疑盖茨的原因;事实上在社会主义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我们的富人更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其次,“仇富”有历史的因素,中国传统上就有朴素的“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而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社会基本上都受到富人的统治,下层人们受到压迫与剥 削,长期下来对富人大家都有一种抵触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今天依然存在,不过我们相信在整个中国不断民主化和富裕化的道路上,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
第三,我们社会上一些人并不能认清现实,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总是予以怀疑,富裕是“非法的”,认为富人富裕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损害基础之上的,有一种来自内心的不平衡。
第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但是人们发现在现代社会,凭借本身技术和社会资源,富裕的人更容易富裕,贫困的人更容易贫困。经济的发展并没有 让人们的收入差距减少,反而更大了,非富裕阶层,他们处于变革的中下层,面对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却望而兴叹,因为缺少技术、资本、社会资源等。他们的这种不 满的情绪逐渐演变成了“仇富”的心理。这既是一种对机会不均的不满,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抗衡。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舆论导向作用,今天人们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不加选择与辨别形成的“羊群效应”也很常见,人家说什么,大家就是什么。
事实上,我们所辩护的终极是真理,谁对谁错在历史中总会得到检验,但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还是能快速的走向正轨,走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