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754 13
2012-10-22
        今天和室友讨论了为什么会有“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不同观点。我认为是与他的最高追求有关。廉者,清廉、方正,视尊严如生命,有人践踏他的尊严,就相当于要他的命,所以宁可饿死也要保全尊严;后一种,其目的是活着,就像《新白发魔女》里的孟秋霞,为了活着不择手段,因为她知道能活着是多么不容易。但,切莫忘记,她最后还是为了自己的爱人而死——因为她的生命本来缺少爱,只有生存的艰辛,而一旦爱情降临,这便成为她要守护的东西。        “日心说”的哥白尼,宁可被烧死,也不否定自己的发现,因为这是他的最高追求——真理;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主动请死,因为他知道需要他的牺牲来唤醒民众……一个人有了高于生命的追求,那么生命便只是追求的载体。正如裴多菲所言: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以及上述观点是否违背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为真理为信仰的牺牲是不理性的;至于个人利益、效用的最大化,只能说他们评判利益、效用的标尺不是货币,而是更高的精神层面。而且,他们是基于理性预期,预见自己的行为(牺牲)所能带来的利益、效用,从而导致了为“道”而死,不足为奇。
       故而,不用为了“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唏嘘,也不对“好死不如赖活着”嗤之以鼻,信仰、价值观不同而已。
       这里有个问题,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效用最大化的衡量标准只能是货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0-22 13:31:15
无语,本来是个人主观感受的问题,偏向于感性,偏偏拿来和理性思考做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2 13:31:45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2 13:33:45
何来此问?经济人的效用函数可以是不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2 13:36:11
dasasasa 发表于 2012-10-22 13:31
无语,本来是个人主观感受的问题,偏向于感性,偏偏拿来和理性思考做比较。
感性思考不是理性思考的来源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22 13:36:48
davil2000 发表于 2012-10-22 13:33
何来此问?经济人的效用函数可以是不同的。
我还是菜鸟,所以求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