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相对价格演化为货币价格以后,相对价格与边际效用的对应性同样传给了货币价格。即货币价格是边际效用的函数,既是所衡量物品的边际效用的函数,也是货币载体本身边际效用的函数,注意这时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其边际效用系指实物本身的消费性的效用。
价格是个比例,被衡量的物品位于分母、尺度性的物品即货币位于分子,价格的含义是单位物品对应的货币量。这样一个比例值,与货币实物的边际效用负相关,与所衡量物品的边际效用正相关。如果允许货币的边际效用改变,那么价格就不能单纯地反映出被衡量物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价格就失去了“边际效用尺度”的作用。所以,逻辑上需要作为货币的实物的边际效用不变,历史上也选择了边际效用稳定的实物——贵金属作为货币。而影响货币边际效用稳定的就是货币的数量,所以即便符号货币替代了实物货币,通过对符号货币数量的控制也可以维持货币边际效用的稳定。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指作为货币的实物的消费意义上的边际效用;纯粹作为交换手段的货币没有可以影响价格的效用。物品的价格以货币为尺度,对应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也以“被衡量的物品数量”为尺度。一个货币价格既是被衡量物品的边际效用的表现形式,也是货币边际效用的表现形式,只不过互为倒数。通俗说,货币的边际效用就是币值,表现为单位货币量的购买力,即物品价格的倒数。
至于人们对手中货币依其数量的多寡而感觉重要性不同,是对个人所拥有的“收入”的评价,指的是“收入的边际效用”不能与货币的边际效用混同。这个收入的边际效用与拥有者的需要状态相关,并不一定富者手中的单位收入(与货币同单位)比穷人的边际效用小。同样的收入,对于一个急于要上航天飞机的富人,和对于无所多求、吃斋念佛的富人边际效用是不同的;而比之急缺一个面包的穷人,也不能说要上天的富人手中的一个单位货币的效用小于那个穷人的。一般经验上认为的富人手中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小于穷人有一个隐含的前提:两者具有相同的需要结构。
总之,一不要忽略了需要结构而无条件地以为富人的“收入”的边际效用小于穷人,二不要错将“收入的边际效用”混同货币的边际效用。
以上是自己对货币边际效用的认识,各位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