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38 31
2012-12-12
针对原文的引用来自转贴
90英镑的资本利润就绝对不可能全部由一线工人创造,而是由上述人员共同创造,一线工人创造的利润仅仅是90英镑中的一部分;如果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所得的话,那么受到剥削的就不仅仅是一线工人,而且包括上述的所有人员。
马克思其实是把工厂结构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这是模型论证的一个重要方式。
一切雇佣来的劳动,本质都是受剥削的。只有当劳动能随时与劳动对象相结合,剥削才退出历史舞台。换句话说,只有实现公有制,剥削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至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
复杂和简单本身就是数量上的区别而没有本质上的规定性差别。
同样是劳动,所以复杂劳动就是简单劳动的倍乘或者可以归约为更多数量的简单劳动。
一个体操运动员做一个筋斗动作是翻了3周还是翻了2周,都是一个筋斗动作。只有数量差别而没有本质差别。
一个统计员计算多少个算式作为一种劳动,和一个冷铸工打造一个工件,只有耗费劳动时间的不同,不存在本质差别。
前者,因为是一个外观化的动作,所以可以通过把筋斗圈数归约到筋斗上,体现筋斗的复杂和简单之间的差别,后者,计算算式和打造工件,可以归约到劳动上,通过为完成这个劳动的目标而耗费的时间来折算这个劳动的复杂和简单程度。

盖凡只涉及复杂和简单,就只有数量上的差别。
盖凡涉及不同种类的运动,才有性质上的差别。
劳动之间除了简单和复杂这样数量上的差别,没有质上的差别。
恰恰,劳动和裂变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而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差别。
如果连以上差别都不能区分,那么就不存在任何一门科学还能存在的理由了。
因此,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得以成立的首要前提,必须是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即资本家工厂生产的产品,能够全部卖出去,他才能把附加在产品上的工人额外劳动价值以货币形式赚回。这种情形在资本的初始阶段、即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的生产还不丰富的情况下是存在的。
如果这在马克思时代都是存在的,那么就无所谓当时生产过剩了。资本主义也不需要那么疯狂去开拓殖民地倾销其产品了。
道理很简单:古典经济学认为,价值决定价格。市场供求关系,只影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一种误解。实质上,供求决价格,供求关系的失衡,会导致价格成几何级偏离价值上下波动。比如,资本家工厂出来的产品因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而多出市场需求几倍几十倍,他被迫低价抛售或者干脆销毁,那么不要说利润了,他的所有投资将血本无归。再比如,某个资本家企业的科技人员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其社会需求大大超过其生产的数量,那么这种商品就能以高出其价值数倍数十倍的价格卖出,资本家就会因此大赚一把,直到同行业的各家企业都纷纷效仿,这个新产品的利润率才逐渐在全行业实现平均化。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供求失衡呢?
而这种转移更加本质的必然性则在于: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和对消费需求的开拓是资本增殖的两个截然相反、水火不容的方向,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对前者而言,延长劳动时间和加强劳动强度的结果是劳动者得不到他应得的劳动报酬,即工资亦即生活资料的获取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按照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困的理论,工人工资的增长永远低于资本的增殖速度和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对后者而言,拓展社会消费需求的首要前提,是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消费能力即购买力,而在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和管理者恰恰是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也就是说,如果资本家们不提高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实际购买力即工资,那么增加商品的市场份额、拓展整个消费需求的目标,最终将化为泡影。当然,资本家们是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提高工人的工资。然而,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来的现代民主,为工人提高工资的斗争提供了合法的政治舞台,正是这个现代民主制度,拯救了资本在第一个方向上撞死的厄运,并推动资本由第一个方向向第二个方向的转身。
那么说到底还是马克思的贡献咯?
“资本主义是一大堆罪恶的集合,……恰恰是因为马克思这样的……不断揭露其罪恶,于是资本主义罪恶总是被暴露在阳光下,迫使其不断进行自我变革”——顾准
一方面你不承认剥削,但另一方面,你承认了剥削。
颇有斯密风范——把矛盾对立的观点糅合在同一篇文章里。
知识经济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我们看到,凡是资本和市场被锤炼得炉火纯青的地方,总是带来空前繁荣的消费时代。但是,资本的憧憬和马克思关于“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乌托邦一样,总是把人类生存的惟一家园——地球,看成一个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伊甸园,认为人类的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充沛是两条可以无限延长的平行线。也许,当资本为人类锻造的无限增长的生产能力及人类无限扩张的消费欲望终于穷尽地球有限的资源之时,或者疯狂的消费终于导致人类的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之日,恐怕资本的丧钟就要敲响了。
我在以前的回复别人的帖子中不断提醒:共产主义的前提绝对不是按需分配,恰恰按需分配是一系列艰苦的奋斗和巨大牺牲的结果。而且按需分配不表现为索取者的理想,而是表现为分配者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最高理想是牺牲自己,每一个人的首要目标是为社会劳动。
资本主义在今天的美国已经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我们尚且停留在马克思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原始阶段。这才是问题的现实面。当别人已经扬弃资本主义的时候,我们却在歌颂资本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12 15:11:53
你是否知道18~19世纪,西方世界几乎没有通涨吗?
标价200元的馒头,使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贬低一倍。
那么就是应该200元的价值,实际只给了100元,还是100%的剩余价值率。当然这里扣除资本预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2 17:31:06
一切雇佣来的劳动,本质都是受剥削的
喊口号谁不会,论证过程呢?
复杂劳动就是简单劳动的倍乘或者可以归约为更多数量的简单劳动
问题不在是否“倍乘”,或凭你嘴巴喊“归约”,而是如何“倍乘”,如何“归约”,要把这个过程由因及果的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切记,不要用交换结果来倒推“倍乘归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3 08:51:42
最大的剥削是通货膨胀!当资本家与劳动者在搞阶级斗争之时,金融家们在悄悄的稀释财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6 14:20:21
he_zr 发表于 2012-12-12 17:31
喊口号谁不会,论证过程呢?
人的能力的学习与行为获得能力在教育学上早就已经论证过,参阅皮亚杰《发生认识原理》。
人的劳动能力从最简单的移动积木的能力到最复杂的抽象思维,都来自最初的感知。
最复杂的抽象思维没有最初的触摸和移动就没有后面的抽象思维。
一个人就对象进行的思维取决于其在简单的认识上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换句话说,最高级的抽象思考和最简单的移动物体在本质上只不过一个简单的算术累加过程。
举例:捶打的反复动作之归为捶打,是从不同工具和对象的运动中抽象出来的。这个概念不来自天赋的观念而来自从环境中的学习。
高等数学中每一个运算都来自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来自所谓的聪明或者机灵。
举例:圆形的面积运算实际上是一种积分运算,但其被归结为简单的乘法运算是通过无数个近似三角的极限运算中累积起来的。到现在为止∏的运算通过计算机,仍然是那无穷多个的三角逼近运算而已,没有什么飞跃性的变化。
再举例说,我们现在所有用的可视化系统,其本质不过是二进制的0,1运算。这个运算之所以不直接被感知,只是通过累积劳动物化进了计算机里,而芯片制造厂商那里最初的代码本身只是一种二进制的运算而已。
从最简单的数字加法运算到从不同的物体运动抽象出一种运动的概念,本质上都是一种行为时间,即:劳动时间的积累。
所以,复杂劳动只是简单劳动的累积和倍乘,而不存在所谓的本质不同。
这种积累的途径就客体上,不过是通过物化的劳动——资本,使得前期的工作能够通过工具转移进新的劳动中,在在主体上,不过是一个人从最简单的,对客观物体的感知认识到抽象出概念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使得劳动从简单不断向复杂发展。

如果我们回到数学,我们就会发现,进行最复杂的公式的计算全部来自前期这个公式推导的继承。换句话说,进行傅立叶级数的展开只不过是对前期无数最简单加法运算的继承而已,从而运算级数的人所进行的复杂劳动只是前期无数加法和乘法运算的倍加。当我们继承了前期的运算过程,那么级数展开的运算就变得节约了时间,这种节约使得我们误以为这种级数或者其它某种微分运算是一种较小学加减乘除的一种不同的劳动,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累计的简单劳动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实验原子弹的时候,可以用算盘来进行计算而可以完全不依赖计算机。因为最复杂的计算都可以归约化为最简单的加减运算。
——这一点应该不难理解:5行,每行六株的数,可以用5×6=30来一步完成,但懂得乘法的人丝毫不比懂得加法的人进行了完全不同的计算,因为这30株树完全可以通过先计算每一行的数字,然后计算5次累加来获得。所以,从简单到复杂,只有量上的变化,没有质上的不同。

复杂劳动不过是简单劳动的累加,其表现不同,只不过是继承了前期劳动的结果,转移了前期劳动的价值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6 16:30:17
Rousseau 发表于 2012-12-16 14:20
人的能力的学习与行为获得能力在教育学上早就已经论证过,参阅皮亚杰《发生认识原理》。
人的劳动能力从 ...
人们的交换行为不只是停留在懂得复杂劳动是不是简单劳动“倍乘”的道理,而是要确定两物交换,谁是谁多少倍,然后才能分割交换物,从而完成交换行为。现在要你把确定过程描述出来,不是要你大道理一番,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却解决不了问题,无异于是废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