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445 7
2007-08-19

有的书上写 挤出效应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导致价格上升,从而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造成实际货币供给的下降,进而引起利率的提高,使得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因此政府部门支出的增加会带来对私人部门投资的挤占,使得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而IS-LM模型的分析是假设短期价格不变(即is曲线右移时 lm曲线是不变的) 但这时仍然存在挤出效应 因为实际货币供给不变 收入增加 货币需求提高 利率必须要提高

前者是价格上升带来挤出效应 后者是价格不变下的挤出效应 显然前者的挤出效应大于后者 因为价格上升会引起LM曲线左移 从而引起利率更大幅度的上升 私人部门投资被挤占的就越多 政策效果越差

还有一种货币主义的说法 他们认为政府的财政扩张只是把私人部门的需求转移到政府部门 如果不配合货币供给的增加 那就会对私人部门的需求产生完全的挤占 不会引起总需求的提高

大家来说说挤出效应有没有什么标准的说法啊 或者各个学派有什么观点差异 发表高见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0 10:55:00
没人回答吗 急啊 这个问题困扰我几个星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0 13:47:00

小生也是经济学新手,只有如下愚见:

好像是因为他们是在不同的模型中讨论政府购买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前者是在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中,后者是在IS-LM模型中。前者只是考虑了产品市场的均衡情况,后者综合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具体分析你可以看看黄亚钧编写的《宏观经济学》第48页和第162页的内容,我看的就是这本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0 14:21:00

可以运用两个模型来讨论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

第一个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 YC+G+I模型。(不考虑国际贸易)

当国民收入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时,由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的,是保持不变的;而消费由如下方程式决定:C=C(Y-T),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定值,因而政府购买的增加只会引起投资相同幅度的减少,而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利率肯定是提高了(I=I(r)),因此政府购买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使利率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但是,国民收入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政府增加的购买正好等于企业减少的投资,也就是说,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当政府增加购买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将扩大。

在以上的分析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针对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就是说,考察的是实际变量,不涉及名义变量。

第二个是IS-LM模型

IS-LM模型分析的是代表产品市场的IS曲线和代表货币均衡的LM曲线的宏观经济的均衡情况。

先来看看政府购买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IS曲线中的国民收入不是潜在国民收入,而是实际国民收入,所以,IS曲线中的Y不是一个定值。当政府的购买增加时,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由于IS曲线只是考虑产品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货币的变化情况,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

接下来结合LM曲线分析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影响。

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显然,由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IS-LM模型中,利率将会上升,但是国民收入也会上升。利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所以,投资会有所减少。也就是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了“挤出效应”

现在可以比较在不同的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在国民经济收入模型中,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那么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实际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挤出效应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潜在国民收入的水平,那政府购买的增加就是以牺牲私人投资为代价,发生了“挤出效应”。

IS-LM模型中,结合了利率的变化情况。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时,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乘数效应,从而实际国民收入会上升。但在IS-LM模型中,由于利率的变化,政府购买达到的扩大实际国民收入的效果并没有在国民收入模型中那么高。两者的差异即为IS-LM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0 16:19:00
以下是引用木矛在2007-8-20 14:21:00的发言:

可以运用两个模型来讨论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

第一个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 YC+G+I模型。(不考虑国际贸易)

当国民收入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时,由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的,是保持不变的;而消费由如下方程式决定:C=C(Y-T),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定值,因而政府购买的增加只会引起投资相同幅度的减少,而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利率肯定是提高了(I=I(r)),因此政府购买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使利率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但是,国民收入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政府增加的购买正好等于企业减少的投资,也就是说,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当政府增加购买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将扩大。

在以上的分析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针对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就是说,考察的是实际变量,不涉及名义变量。

第二个是IS-LM模型

IS-LM模型分析的是代表产品市场的IS曲线和代表货币均衡的LM曲线的宏观经济的均衡情况。

先来看看政府购买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IS曲线中的国民收入不是潜在国民收入,而是实际国民收入,所以,IS曲线中的Y不是一个定值。当政府的购买增加时,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由于IS曲线只是考虑产品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货币的变化情况,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

接下来结合LM曲线分析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影响。

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显然,由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IS-LM模型中,利率将会上升,但是国民收入也会上升。利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所以,投资会有所减少。也就是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了“挤出效应”

现在可以比较在不同的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在国民经济收入模型中,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那么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实际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挤出效应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潜在国民收入的水平,那政府购买的增加就是以牺牲私人投资为代价,发生了“挤出效应”。

IS-LM模型中,结合了利率的变化情况。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时,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乘数效应,从而实际国民收入会上升。但在IS-LM模型中,由于利率的变化,政府购买达到的扩大实际国民收入的效果并没有在国民收入模型中那么高。两者的差异即为IS-LM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仅供参考

有道理 不过如果不考虑名义变量 那不就回到古典的二分法了吗 而且IS-LM曲线搞来搞去就是一个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0 21:21:00
想想现在周XX动不动就提利率,伤害了民营经济,就是挤出效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