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运用两个模型来讨论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
第一个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即 Y=C+G+I模型。(不考虑国际贸易)
当国民收入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时,由于潜在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投入的生产要素决定的,是保持不变的;而消费由如下方程式决定:C=C(Y-T),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定值,因而政府购买的增加只会引起投资相同幅度的减少,而投资的减少意味着利率肯定是提高了(I=I(r)),因此政府购买增加的最终结果是使利率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保持不变。但是,国民收入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政府增加的购买正好等于企业减少的投资,也就是说,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
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当政府增加购买时,由于政府购买乘数效应,国民收入将扩大。
在以上的分析中,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针对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也就是说,考察的是实际变量,不涉及名义变量。
第二个是IS-LM模型
IS-LM模型分析的是代表产品市场的IS曲线和代表货币均衡的LM曲线的宏观经济的均衡情况。
先来看看政府购买增加对IS曲线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IS曲线中的国民收入不是潜在国民收入,而是实际国民收入,所以,IS曲线中的Y不是一个定值。当政府的购买增加时,IS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由于IS曲线只是考虑产品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不用考虑货币的变化情况,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
接下来结合LM曲线分析政府购买的增加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影响。
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显然,由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IS-LM模型中,利率将会上升,但是国民收入也会上升。利率的上升将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所以,投资会有所减少。也就是政府购买的增加导致了“挤出效应”
现在可以比较在不同的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在国民经济收入模型中,如果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那么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资源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实际国民收入将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挤出效应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实际国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潜在国民收入的水平,那政府购买的增加就是以牺牲私人投资为代价,发生了“挤出效应”。
在IS-LM模型中,结合了利率的变化情况。政府购买的挤出效应指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
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实际国民收入低于潜在国民收入时,政府购买的增加将导致乘数效应,从而实际国民收入会上升。但在IS-LM模型中,由于利率的变化,政府购买达到的扩大实际国民收入的效果并没有在国民收入模型中那么高。两者的差异即为IS-LM模型中的“挤出效应”。
不知道说得对不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