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108 1
2007-09-20

下面这篇文章是由《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撰写,文章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绝大多数共同基金(又称互惠基金)的回报率都低于股票市场的同期收益。导致这个局面的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基金管理和销售公司变得越来越贪婪,盘剥的费用越来越多。文中的数据显示,在过去20年中,如果投资股市,你可以累计获得11倍的收益,但购买基金只有不到3倍的增值,也就是说73%的回报都被管理和销售共同基金的相关人士“吃掉”了。但是即便如此,每年仍然有无数的人购买基金。其中很多人是出于无奈,例如工作单位提供的养老基金,或者政府支持的教育基金,很多都是自己出一部分钱,企业或政府添一部分钱。面对“不要白不要”的钱,以及销售员的鼓动宣传,或者是坐在银行经理面前,看着墙上挂满的证书学历,也就只能由他作主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购买基金是因为一种错误的观念:炒股是做短线,投资只能买基金。好像那些基金经理都是专家,肯定比自己做得好。可是你知道吗?普通老百姓只需要买一支像SPY这样的股票型指数基金,放上几年不动,你就可以轻松地胜过那些拥有各种光荣学历的基金经理。就算退一步讲,你对股票望而生畏,非要买基金不可,那也要选择管理费最低的、开放型的指数基金(Index Fund)。不要理睬那些天花乱坠的什么策略啊、模型啊。概念越复杂、越难懂的投资产品,其猫腻就越多。记住,简单的才是最美的,这是生活的真谛,也是投资的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20 18:50:00

不少有着成功投资记录的人都主张个人投资股票,完全有机会战胜基金,这样的主张一到了中国,似乎有意无意的就成了嘲笑或者丑化基金管理人的材料。现实的情况是,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识别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多数人都不具备,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多数散户都是亏损的了。国外成熟市场机构主导的局面并非政策规定或引导的,实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多数人都有精力和能力挑选股票并且战胜市场,机构主导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有效市场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存在大量积极型的投资者的基础上的,很难想象如果大家都信奉有效市场理论从而选择消极的投资策略,其结果肯定是市场连基本的有效都谈不上,同样的道理,指数基金的成功,需要以其嘲笑的进攻型基金的大量存在为基础,或者说,他们搭了便车,如果多数人都试图搭这便车,指数型基金们当真还能战胜进攻型基金?这个至少值得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