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825 68
2013-05-0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方面给人们的印象有悖现实,好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越大。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了,价值反而降低了,而劳动生产率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反而价值越高;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本身还不完善,混淆了整体与个别、同类和不同类别的关系。这就当然不能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问题。
首先对同类商品而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次对不同类的商品的比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可以用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可以用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综合两方面的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供求平衡状态下,在社会平均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需求量 × 单位平均劳动时间
对于不同类别的商品而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或单位)越长,其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对于同类商品而,它的价值是由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如电视机与手机相比,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呈正比的;而对于生产电视机的不同企业而言,电视机的价值则是由行业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平均水平的,则是无效劳动,是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的。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大        孙二
甲        5                               
乙        10                               
丙                15                       
丁                20                       
戊                        25               
己                        30               
庚                                35       
辛                                40       
壬                                        45
癸                                        50
        15        35        55        75        95
工作量        21945        21945        21945        21945        21945
单位工作量        1463        627        399        292.6        231
假设:这是一个和谐社会,由张三等这几个人或群体组成,需要使用甲乙丙等十大类商品,各自需求量相同。每个人或群体独立生产两大类商品,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各自付出均衡的社会劳动总量为21945个劳动单位.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经济现象,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达到平衡状态。
供给=需求
然而的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种状态很难出现,也就是说供需之间并不平衡。而调节供需矛盾的就是价格,价格与需求呈反比,因此
供给量×价格=需求量×价值
电视机   A 企业  365天*8小时*100000人 = 292000000小时            59730台
         B 企业  365天*8小时*443000人 = 1293560000小时           2596150台
         C 企业 365天*8小时*975000人 = 2847000000小时           9834689台

单位平均劳动时间=4432560000/12490569=354.87小时/台

需求量甲 13500000台            需求量乙 12000000台


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甲=354.87小时/台*13500000台=4790779347小时

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乙=354.87小时/台*12000000台=4258470531小时

甲情况下,需求大于生产供应量,必要劳动时间大于个别劳动时间
反之,乙情况下,需要小于供给量,必要劳动时间小于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社会用于交换某种(类)商品的社会劳动量(货币量)。

A产品社会总产量为10000单位,劳动时间为400000小时。甲企业产量为1500单位,劳动时间为22500小时。市场需求为12000单位。
假设:社会总的商品流通量为N,折合社会劳动量为X小时,预计未来一年新增社会劳动量为Y,全社会货币流通量为M。
则:货币劳动含量=(X+Y)/M
再假设M /(X+Y)=1元/小时
那么,A产品社会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00000小时/10000单位=40小时/单位
甲企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2500小时/1500单位=15小时/单位
供给量×价格=需求量×价值
A产品理论价格=需求量×价值/供给量=12000单位×40小时/单位×1元/小时=48元
甲企业平均利润=48元-40元=8元
甲企业超额利润=40元-15元=25元
甲企业总利润=48元-15元=8元+25元=33元
平均利润是由供求决定的,超额利润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劳动效率与价值及利润是成正比的。

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研究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课题。社会总的收入与总的支出应该是平衡的。而那些制造收入的行业或个人,可能并不需要他自己的或并不完全需要他自己所生产的商品(劳动),而他的这种劳动付出,只有得到社会承认,才能实现价值,他也才有能力去消费别人的劳动。也就是说一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影响着另一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4 13:11:58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14:05:04
你的理解还差一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单位是(人。时间单位),不是单纯的时间单位!而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单位是【(人。时间)/必要产品】,不过,你的想法已经比较接近我的想法了,跟我很多年前刚刚用数学分析马克思经济学时差不多。楼主可以看看我的一些以前的帖子,也许能够帮助你避免重复探索,从而节省研究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14:28:53
林汉扬 发表于 2013-5-4 14:05
你的理解还差一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单位是(人。时间单位),不是单纯的时间单位!而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 ...
谢谢,我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研究应该是很重量的。它是解决价值量化的瓶颈。
现在好象比较热衷效用价值。我认为效用价值其实就是交换价值。它是解决不了量化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14:34:19
YJDWII 发表于 2013-5-4 14:28
谢谢,我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研究应该是很重量的。它是解决价值量化的瓶颈。
现在好象比较热衷效用价值。 ...
不然,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实际上不过是“价值”的两个面!用我前面跟你说过的公式是可以推演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4 19:16:46
楼主由于没读懂《资本论》所以,被迷惑的不轻。

且问你:《资本论》有几个“必要劳动时间”?哪个决定商品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