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虑货币的贬值现象,我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因为货币是价格的尺度,而价格反映的就是物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衡量边际效用的尺度本身要有边际效用,但本身的边际效用应当是个常量,否则,以变衡量变就无法测度。物理学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但本身长度要确定一个常量。从历史对货币的选择过程看,为什么金成为了货币而不是粮食?因为金的供给相对稳定稀少,因此其边际效用也相对稳定。历史选择了稳定的边际效用之物为货币,而淘汰了易变的物品。
另外,我有个观点,不知以前是否有人提出。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要与收入的边际效用区别。
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理由如上。而收入的边际效用对于相同的需求结构是递减的。当人们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时,是否都是在收入意义上认知的?而且忽略了“需求结构相同”这个前提?
假定穷人富人都有相同品质和数量的衣食住行的需要(需求结构相同)。那么富人多的货币显得不那么重要,于是有了“效用递减”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是对收入而言的,不代表货币边际效用递减,虽然也表现在货币上。其次这种“递减”是相对同样需要结构来说的。如果富人有着更多的需要品种,更高的品质,更多的数量,如对洋房,汽车,出国,投资以至航天旅游的需要,那么多少收入在富人眼里也是不够的,甚至其边际效用比之穷人还要大。
我的定义是:收入的边际效用(MUg)是货币持有量(Ii)与满足某种需要结构所需的货币量(Io)的函数,与持有量负相关,与需要的货币量正相关。
而货币的边际效用似应是一般均衡下物品的边际效用,表现为货币本身的价格,即其购买力,也就是币值了。
错误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