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066 13
2007-10-15

    商品的概念:

    商品是马克思经济学全部分析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最早给出一个“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的定义的,其实,该定义是比较狭隘的。

    商品其实就是财富的实体——本体存在形式——能够被人们直接消费的对象,是财富的具体形式,它与其它虚拟财富——货币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实体性,因此人们一般称之为物品,用来区别货币。
    它之所以能够用来交换,原因就在于它是稀缺的物品,如果该物品不稀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交换,直接取来即可;我们之所以付出劳动,就是因为该物品稀缺,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就要付出劳动生产。因此,交换与劳动都只是他们的衍生属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0-15 23:31:00

“它(  商品)之所以能够用来交换,原因就在于它是稀缺的物品,如果该物品不稀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交换,直接取来即可;”这正是许多理论过于片面的而误导人们的原因,稀缺只是对于需求者而言,而对于生产者往往却是过剩的,试问有那个农民愿意把自己都未足够吃的农作物去跟别人交换艺术品呢?除非他发现该艺术品能交换到更多能填饱肚子或认为比自己的农作物更好的东西,但这样问题又来了,他这时己经不是专业农民而是专业商人了!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改为“人们用于交换的物品”,不过,马经之所以强调“劳动”,我想这个“劳动”是指平均劳动或整个人类总劳动而言吧?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于某人手里,这对于此人而言可以说不用“劳动”就可以享用,但大馅饼总是别人必须去生产才有的,因此,就整个人关或平均而言还是需要“劳动”,前者是具体劳动,后者是指平均劳动或整个人类总劳动。否则,空气、阳光人人需要,并且不用人们相互交换,但它们不是商品,因为,直接与大自然交换就可以了。不过,楼主说: “商品其实就是财富的实体——本体存在形式——能够被人们直接消费的对象,是财富的具体形式,它与其它虚拟财富——货币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实体性,因此人们一般称之为物品,用来区别货币。”我不大赞同,因为,像空气、阳光等也是符合楼主说的商品概念,但它们就不属于商品嘛!

另,货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作为商品而且必须是一般等价物,像金、银、大米等等都充当过实体货币,只是到了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信用机制的健全才使货币信息虚拟化了。

以上一点浅见,请搂主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7 21:54: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15 23:31:00的发言:

“它(  商品)之所以能够用来交换,原因就在于它是稀缺的物品,如果该物品不稀缺,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交换,直接取来即可;”这正是许多理论过于片面的而误导人们的原因,稀缺只是对于需求者而言,而对于生产者往往却是过剩的,试问有那个农民愿意把自己都未足够吃的农作物去跟别人交换艺术品呢?除非他发现该艺术品能交换到更多能填饱肚子或认为比自己的农作物更好的东西,但这样问题又来了,他这时己经不是专业农民而是专业商人了!

首先谢谢lhyhqh88888回复

稀缺相对于需求者而言,而对于生产者怎么就是过剩的了?如果该产品不稀缺,伸手就可以拿到,那么,我们生产它干什么?如果任何物品都不稀缺,那么会存在生产者吗?稀缺是个相对概念不错,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而不是相对于某个人来说的。稀缺本身就是相对于需要来说的,没有需要言何稀缺!其实,我们不能够因为他卖就认为不稀缺,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需要,填补这个稀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7 22:22: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15 23:31:00的发言: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改为“人们用于交换的物品”,不过,马经之所以强调“劳动”,我想这个“劳动”是指平均劳动或整个人类总劳动而言吧?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于某人手里,这对于此人而言可以说不用“劳动”就可以享用,但大馅饼总是别人必须去生产才有的,因此,就整个人关或平均而言还是需要“劳动”,前者是具体劳动,后者是指平均劳动或整个人类总劳动。否则,空气、阳光人人需要,并且不用人们相互交换,但它们不是商品,因为,直接与大自然交换就可以了。不过,楼主说: “商品其实就是财富的实体——本体存在形式——能够被人们直接消费的对象,是财富的具体形式,它与其它虚拟财富——货币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实体性,因此人们一般称之为物品,用来区别货币。”我不大赞同,因为,像空气、阳光等也是符合楼主说的商品概念,但它们就不属于商品嘛!

这里的财富是指人们日常所说的财富——经济财富,它的本质是稀缺的,而你的空气、阳光怎么就成了商品了呢?你在此应用时是相对于货币而言的,它是经济财富的实体。

在这里,不管劳动是什么?交换在商品中的作用如何关键,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稀缺问题,如果物品不稀缺,那么,它既不需要生产,也不需要交换。如你举的例子,空气、阳光。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逻辑,是因为稀缺所以成为商品,而不是因为生产、劳动它才稀缺,才成为商品。但又因为我们生产和交换的都是稀缺的物品,所以所有可以用于交换的必须是商品,但并不是只有人们生产的才是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7 22:36:00
以下是引用lhyhqh88888在2007-10-15 23:31:00的发言:

另,货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作为商品而且必须是一般等价物,像金、银、大米等等都充当过实体货币,只是到了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信用机制的健全才使货币信息虚拟化了。

实体货币与货币的价值符号不是一回事,即使在实体货币时期,比如金银作为一般价值形式,起初是以自身的价值为交换根据的,当时人们接受的金银这种价值形式,人们看重的就是金银自身的价值。随着这种一般价值形式被人们普遍的接受,铸币便产生了,这种铸币在自身打上了价值多少。初起铸币在交换中的价值还等于其自身的实际价值,但随着在交换中的流通,其自身不断地被人为的或自然的摩损;另一方面,“几百年来君主们不断伪造货币,使铸币原来的重量实际上只剩下一个名称。”但这种磨损和伪造的铸币仍能够在交换领域中流通,况且其价值与其面值等同。此时这种流通中的铸币被人们认可的已不是自身的价值,而是铸币被人为的打上的价值量,如果说金银起初是以它自身的价值为交换依据的话,但随着铸币的产生,流通中不足量的铸币本身就以价值符号存在了,因为,这种不足量的铸币仍能够交换到其足量铸币的价值,人们接受的并不是铸币自身的价值量,接受的是其能够交易到的价值量,即其所能够代表的符号量,这种价值符号便被人们无意识的接受了。后来的纸币、电子货币就完全是一种价值符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8 10:55:00

商品是由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