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8569 64
2007-12-07
<p>比如:在一个只有甲乙丙三人的社会中,①在生产面粉的生产率的比较中,甲的生产率是:8斤面粉/天,乙的生产率是:6斤面粉/天,丙的生产率是:10斤面粉/天;②在生产大米的生产率的比较中,甲的生产率是:10斤大米/天,乙的生产率是:6斤大米/天,丙的生产率是:8斤大米/天;③ 在生产葡萄的生产率的比较中,甲的生产率是:10斤葡萄/天,乙的生产率是:15斤葡萄/天,丙的生产率是:8斤葡萄/天;如果不考虑需求(或己经假设满足需求,但生产率应改为:剩余产品生产率)的情况下,按各自的生产技能优势,甲会选择生产10斤大米/天;乙会选择生产15斤葡萄/天;丙会选择生产10斤面粉/天;这样从整个 社会中的角度讲,社会总产品组合生产率最大化,从个人与社会的比较的角度讲,发挥了个人的超出社会平均水平的特长。</p><p></p><p>以下:根据我的社会平均价值公式:P=n/(f1+f2+······fn)可以算出面粉、葡萄、大米的社会平均价值各是:</p><p>①面P=3/(8斤面粉/天+6斤面粉/天+10斤面粉/天)=1天/8斤面粉;</p><p>②米P=3/(8斤米/天+6斤米/天+10斤米/天)=1天/8斤米;</p><p>③葡萄P=3/(10斤葡萄/天+15斤葡萄/天+8斤葡萄/天)=1天/11斤面粉;</p><p></p><p>因此,由于马克思的逻辑认为:</p><p>面P=葡萄P=米P=1天/8斤面粉=1天/8斤米=1天/11斤面粉;</p><p>即8斤面粉;8斤米;11斤面粉;对应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都是1天</p><p>所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1天对应1天/8斤米;社会平均劳动时间1天对应11斤面粉;</p><p>—→8斤面粉=8斤米=11斤面粉。</p><p>这就是马克思的价值等价逻辑(当然,这个价值等价逻辑成立的前提就是8斤面粉的使用价值=8斤米的使用价值=11斤面粉的使用价值,分母相等,分子又相等,那么,自然就:面P=葡萄P=米P成立了)</p><p>这就是马克思抛开商品(只要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只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映射的平均劳动时间等价交换的劳动价的核心所在吧!因此,我认为该理论的致命缺陷不在楼主所说的问题而在于,它没有考虑到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需求标准量或使用价值量生产率与需求标准率(供求因素)!”</p><p><font color="#1a1ae6">因此,我认为按照马克思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价值P)相等交换,只要不考虑供求因素没有什么大错,但不符合现实,因为,只考虑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相等交换这不够,只有在符合此基础上再考虑供求因素,即交换主体原来拥有商品对自身的使用价值(效用)≤对方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时,才是交换能否进行的关键条件!</font></p><p>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7 23:35: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13:02:00
以下是引用leijy在2007-12-7 23:35:00的发言:
   拜托。这是你自己的胡思乱想,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没有任何关系!

拜托。先去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看清楚再与我讨论!不然在下说什么你老人家又说看不懂了!

[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13:08:00
如看不懂可先看看我在vincent_wgd网友的跟贴:https://bbs.pinggu.org/thread-27080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8 13:30:00

解释一下:P=n/(f1+f2+······fn)=1/(社会总生产率/n)=1/[(q1/t+q2/t+······qn/t)/n]

f1=q1/t、f2=q2/t······fn=qn/t

社会平均生产率F=1/P—→P=1/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8 15:13: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