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847 59
2014-01-31
      在马克思的辩证法中,矛盾分析是占很重要的一块。在自学政治经济学之前,我自己对矛盾的理解处于“逻辑矛盾”的层次上,经过学习了解到马克思所说的矛盾属于“辩证矛盾”。不知道是我自己理解力有限还是马克思的所谓“辩证矛盾”是有问题,我总觉得马克思对于矛盾的分析方法有些问题,最近查找了马克思关于哲学方面的著作但仍不能解决疑惑,所以希望大神各位抛砖引玉啦!
      在商品的二因素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中,几乎所有的资料都将这两个方面说成是商品内部的矛盾。根据马克思等人对矛盾的定义------对立统一,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个“矛盾”的“统一”的部分,即价值与使用价值共同存在于商品内部。然而,对于商品内部矛盾的“对立”这一方面,书上说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然后又说通过交换,商品内部矛盾就能得到解决。我很难理解书上关于“对立”的这一说法,我们说商品的内部矛盾,这个矛盾不是应该相对于商品本身来说吗,也就是说这个矛盾应该是存在于商品自身或者说商品内部的,但是书上关于“对立”的解释,却硬生生地把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属性强加在“人”的身上进行解释了,说一个人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这两个属性,这哪能说明这两个属性在商品身上对立了?
       另外,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矛盾的解决方法。为什么说交换之后矛盾就解决了呢?书上说通过交换,生产者获得了价值,消费者得到了使用价值,但是这样矛盾就解决了吗?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还是和原来一样无法同时得到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按矛盾的“对立统一”来说,矛盾不是还存在吗?
      上面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想应该是我对于“矛盾”是什么以及矛盾如何解决还没有充分理解,所以才理解不了上面的问题,所以希望有见解的同学或老师发表下意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1 22:42:42
离开了人,商品就不具有商品的属性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 00:00:01
“对立”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把“对立”统一起来就无法理解了。因此,“对立统一”不是让人理解的,而是用来诡辩的,用来愚弄人的。

心与物,这就是一对互为相对的现象。如果“对立统一”了,那么就不应该唯心,也不应该唯物。我真不知道唯物主义又该如何自圆其说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 00:35:07
马克思“商品”的论述是为“剩余价值论”做铺垫的。马克思的商品其实是指“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用在其他商品上是解释不通的。“书上说通过交换,生产者获得了价值,消费者得到了使用价值,”这个问题,马克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本身,不属于劳动力的卖者,正如油的使用价值,卖出以后,不属于油商。货币所有者已经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所以,一日劳动力的使用,一日的劳动,也是属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日只费半日劳动,但是劳动力仍然能够全日工作,能够全日劳动,以致劳动力使用一日所创造的价值二倍于它本身一日的价值这件事,对买者来说,固然是一个特别幸运,但对卖者来说,也并不是什么有害的事情。
我们的资本家预先知道了这件事。这正是他发笑的原因。所以,劳动者在工场中发现的,不是6小时而是12小时劳动过程的必要生产资料。如果6小时劳动吸收1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10棉纱,12小时劳动就会吸收2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20磅棉纱。”53版,63第10次印刷。 P186-190

通过引用红色的这段,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劳动力这个特殊的商品——生产者已经获得了劳动力的日价值;而消费者(资本家)却获得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 06:31:41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4-2-1 00:00
“对立”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把“对立”统一起来就无法理解了。因此,“对立统一”不是让人理解的,而是用 ...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 09:18: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