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583 16
2008-02-26

假设银行初始吸收存款是10万,现在A贷出这10万,那么A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是A贷了款但是没有使用贷款,于是钱仍然在银行,只是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万,银行可以再贷出10万。

二是A将贷款买了B的商品,B再将这10万存入银行,于是银行的存款增加10万,银行可以再贷出10万。

不用多说,两种情况都很符合货币乘数的基本特征,但是很显然,在第一种情况下贷出的10万货币没有离开银行,那么它是如何增加流通货币量的呢?第二种是肯定增加流通货币量的,但是这也货币乘数吗?

我认为第二种情况不是我们所讲的货币乘数(或货币创造),因为它发生了货币交换商品的行为,它使得银行增加的10万存款的终极所有人不同。虽然两种情况下银行的贷出——存入收支表上数据完全一样,但是在第一种情况下增加存款的终极所有人是银行,而第二种情况下增加存款的终极所有人是B。这通过“贷出-存入”范式进行平衡演算(减掉自己的钱存在自己帐上的项目,以得出真实存款贷款项目)可以进一步看清楚,第一种情况下银行有存款10,与其初始存款相等,第二种情况银行有存款20万,币原来多10万。

据此,我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下不能流通货币量。第二种情况算不算货币乘数(或货币创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1:33: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26 02:43:00

呵呵,你又开始谈货币了,真执着。

应该说,这是货币常识,有时候吧,挑战一门学问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创造,可能会重建一套理论框架,但是有时候吧,却很没技术含量。

货币乘数是理想化的数据,和牛顿力学中摩擦系数为0是一个道理,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对问题的研究有好处,所以不能说它没用,更不能说它不对。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发挥出货币乘数的威力,除非颁布一个法令,所有人都必须把钱放回银行,不吃也不喝;然后银行除了准备金,每时每刻都不能有钱在抽屉里,几乎以光速把收回的钱又贷出去。

你说话自相矛盾,刚说完第一种情况存款加了10万,又说第一种情况没增加货币流通,不流通你哪来存款10万啊?

你举例子还不够极端,我举个更极端的吧。全国人民明天全部去银行挤兑去!把现钞全握在手里,不吃不喝不消费,看你还有没有乘数效应!呵呵,这个例子可以做你最好的论据了。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全国都说的“流动性过剩”是啥意思吗?“过剩”就意味着有时候会“不足”,这个指的是啥呢?说的不是长江水的流动性,说的也不是臭水沟的流动性,说的是货币的流动性,潜台词就是乘数效应发挥得爽还是不爽。呵呵。感觉我在乱讲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2:45: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6 21:18:00

LS的楼主够呛能看明白。

楼主为什么总想着钱“离开”银行呢?离开了银行货币创造就无从谈起了,选择一和选择二都是一样的,都是货币创造。

极端的讲,把所有企业视作一个企业,所有银行视作一个银行,楼主再分析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6 23:18: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2-26 21:18:00的发言:

LS的楼主够呛能看明白。

楼主为什么总想着钱“离开”银行呢?离开了银行货币创造就无从谈起了,选择一和选择二都是一样的,都是货币创造。

极端的讲,把所有企业视作一个企业,所有银行视作一个银行,楼主再分析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想着钱“离开”银行是依据基础经济学理论来着的,因为钱最终是生产创造。假如社会没有一个产出,何来钱?搞清楚这个问题实际是在理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间逻辑断缺。很明显,钱离开银行就发生了商品生产。社会商品多了,央行本来就要多印钱,此时不存在超量发钱的问题,何来乘数创造之说?下面我试着分析下吧。

想了半天,不好分析,因为此时已经是纯基础理论了。此时,企业只能取回自己的存款。退步讲,就算企业发疯了,要贷款,银行也不可以“借”出超过企业存的钱——没有乘数了。

=========

其实乘数是有的,问题是商行因乘数增加的钱必须以央行多印钱为代价,而并非金融理论讲乘数货币是纯彻的商行的无中生有。

如果按照“A贷了款但是没有使用贷款,于是钱仍然在银行,只是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万,银行可以再贷出10万”基本模式,那么银行会出现N倍于10万的虚存款,此时如果企业在这之后突然提取其虚存款去买商品,那么流通货币就按乘数增加了。比如说商行的初始存款是1万,乘数了5次,有存款6万,此时企业突然提取其全部存款去买商品,流通货币便增加6万。

这里问题是商行差5块实实在在的钱支付给企业,它从哪儿弄来这5万块?唯一的办法就是央行印钱来填补这个空缺。这就是说商行通过乘数增加的流通货币量是以央行多印发了相应的钱为代价的

作为实际,通常情况下企业不会提取其全部借款或者存款,所以实际乘数的大小服从概率规律,比如企业提取存款的x%。但是,这里的概率规律得用“流量”来描述了,即存款余额流量和贷款余额流量。我想阁下知道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这对概念对应的钱是实的,而乘数货币对应的钱是虚的,二者在逻辑上有断缺,我希望“商行通过乘数增加的流通货币量是以央行多印发了相应的钱为代价的”填补了这个逻辑断缺,也希望“流量”这个概念能更广泛地在金融理论中运用。

如果有异议,我很希望继续和您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23:46:2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6 23:22:00
楼主好像对马克思挺有研究的,而且对价值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那我不妨向你提个问题吧。你一直在推崇金本位,我就想问问你,你从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角度论述一下,黄金和现在的信用货币有什么区别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应该就明白黄金和钞票其实没啥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26 23:55:00
以下是引用milaoshu在2008-2-26 2:43:00的发言:

呵呵,你又开始谈货币了,真执着。

应该说,这是货币常识,有时候吧,挑战一门学问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创造,可能会重建一套理论框架,但是有时候吧,却很没技术含量。

货币乘数是理想化的数据,和牛顿力学中摩擦系数为0是一个道理,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对问题的研究有好处,所以不能说它没用,更不能说它不对。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完全的发挥出货币乘数的威力,除非颁布一个法令,所有人都必须把钱放回银行,不吃也不喝;然后银行除了准备金,每时每刻都不能有钱在抽屉里,几乎以光速把收回的钱又贷出去。

你说话自相矛盾,刚说完第一种情况存款加了10万,又说第一种情况没增加货币流通,不流通你哪来存款10万啊?

你举例子还不够极端,我举个更极端的吧。全国人民明天全部去银行挤兑去!把现钞全握在手里,不吃不喝不消费,看你还有没有乘数效应!呵呵,这个例子可以做你最好的论据了。

难道你不知道现在全国都说的“流动性过剩”是啥意思吗?“过剩”就意味着有时候会“不足”,这个指的是啥呢?说的不是长江水的流动性,说的也不是臭水沟的流动性,说的是货币的流动性,潜台词就是乘数效应发挥得爽还是不爽。呵呵。感觉我在乱讲了。


哎——,不知该怎么说你,我本来就是在质疑纯理论上的逻辑问题。

在第一种情况下,货币连银行的门都没有出,何来流动性?何来流通货币增加?

在第二种情况下,企业的贷款有商品交换作对应,又何来乘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