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8-2-26 21:18:00的发言:LS的楼主够呛能看明白。
楼主为什么总想着钱“离开”银行呢?离开了银行货币创造就无从谈起了,选择一和选择二都是一样的,都是货币创造。
极端的讲,把所有企业视作一个企业,所有银行视作一个银行,楼主再分析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想着钱“离开”银行是依据基础经济学理论来着的,因为钱最终是生产创造。假如社会没有一个产出,何来钱?搞清楚这个问题实际是在理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间逻辑断缺。很明显,钱离开银行就发生了商品生产。社会商品多了,央行本来就要多印钱,此时不存在超量发钱的问题,何来乘数创造之说?下面我试着分析下吧。
想了半天,不好分析,因为此时已经是纯基础理论了。此时,企业只能取回自己的存款。退步讲,就算企业发疯了,要贷款,银行也不可以“借”出超过企业存的钱——没有乘数了。
=========
其实乘数是有的,问题是商行因乘数增加的钱必须以央行多印钱为代价,而并非金融理论讲乘数货币是纯彻的商行的无中生有。
如果按照“A贷了款但是没有使用贷款,于是钱仍然在银行,只是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万,银行可以再贷出10万”基本模式,那么银行会出现N倍于10万的虚存款,此时如果企业在这之后突然提取其虚存款去买商品,那么流通货币就按乘数增加了。比如说商行的初始存款是1万,乘数了5次,有存款6万,此时企业突然提取其全部存款去买商品,流通货币便增加6万。
这里问题是商行差5块实实在在的钱支付给企业,它从哪儿弄来这5万块?唯一的办法就是央行印钱来填补这个空缺。这就是说商行通过乘数增加的流通货币量是以央行多印发了相应的钱为代价的。
作为实际,通常情况下企业不会提取其全部借款或者存款,所以实际乘数的大小服从概率规律,比如企业提取存款的x%。但是,这里的概率规律得用“流量”来描述了,即存款余额流量和贷款余额流量。我想阁下知道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这对概念对应的钱是实的,而乘数货币对应的钱是虚的,二者在逻辑上有断缺,我希望“商行通过乘数增加的流通货币量是以央行多印发了相应的钱为代价的”填补了这个逻辑断缺,也希望“流量”这个概念能更广泛地在金融理论中运用。
如果有异议,我很希望继续和您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26 23:46:2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