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89 24
2005-06-29

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

曹国奇(ccggqq9@hotmail.com

说明:本文的价值分配就是财富分配在量上的陈述。

研究价值的最初切入点是“10斤米=1件衣”这个交换等式,这个等式说明价格越高商品本身越多,这是很必然的直觉。然而通过对价值分配(转形)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不是这回事。由于价值分配的存在,价格不再表示商品本身的多少,而是表示商品所有者分得社会总财富的多少。这太出乎经验系经的意外,但是价格的确是人们分得商品的量。如粮食的价格,如学费,如工资,如电视机,随便什么商品都行,我都会发现其生产及供求完全不变时其价格要变。显然对于这种变化唯有“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才能说明,而马经的活劳动及西经的效用则毫无用处。譬如工资,它为什么要不断上涨呢?为什么美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工人高呢?这因为社会财富总量不一样,财富总量多则人们分得的财富自然多,从而工资高。再如粮价上涨,不外乎在于农民分得的财富相对太少,现在要多分一点财富给农民,所以得让粮价上涨。

一:从总量上讲,社会中的价值总量等于价格总量;从个量上讲,各商品(要素)的价格只是分配符号。价格不说明你的产出有多少,只说明你的产出值多少。如某人同样搬一块石头,创造的财富没有变,但是他的价格过去是10元,现在是20元,这只因为现在社会的总财富比过去多,从而分给他的也多。商品本身的多少由 Q=f·t 决定,但是商品的价格与这种价值无直接关系,这是价值分配(或转形)的必然决定。当商品以其价格出卖时,其所有者便将分配符号兑换成他所需要的真实财富了(省掉货币的描述)。

二:产权本身也是分配的结果。自然之初并无私有和产权,但是当一群人得到一块土地(或财富)后,便要分配,分配后各个体得到的东西才是私有的,于是产生了产权。所有经典理论中似乎都将产权置于分配之前,这仍然是“谁创造归谁所得”在作怪,是不对的。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产权是由分配决定的,这种决定的终极因是行为上的节约性(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都遵循节约法则)。显然如依分配理论描述的过程来分配产品,在行为上是浪费的。产权在本质上是通过分配生产要素及劳动权来分配产出的,从而省去分配实际产出的麻烦。己有产权理论一般不问产权从何而来,若问了也只能依“谁创造归谁所得”来回答,说产权是贡献(或劳动)所得。这给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

按贡献(或劳动)分配是“谁创造归谁所得” 的别名,是对分配理论的歪曲。由于生产始终是协作下的生产,所以也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要素的价格不说明其贡献的大小,仅说明社会分给它的有这么多。按贡献分配只是一个政治取向,在企管中有同武之地,但是其经济学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的大小。

经典理论总是认为收益等于贡献,这是害人的。没有那个国家不被这种贡献论害过,我国当今的圈钱圈地圈企运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都是这种荒谬的贡献论。看看国企的流失,看看人们劳动权的丧失,就知道产权理论的不完备给我们带来的灾乱有多大。将国民一脚踢开以卸包袱,这完全是将公民当成偷渡客!我们剥夺了公民的劳动权。我们必须明确产权是分配的结果,以有效保证各方的权利。顺说明,怎样的分配合理,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文要说明的。

总之,只有明确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后,我们才能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我们才能理解企业为要讨政府的好。政府是专门制订分配标准的,这可是决定企业收入的最要害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16 17:13:00

(这篇文章以及几个价值定律大概作者都是在正话反说的吧,不过我还是要就本文评论一下。)

说明:本文的价值分配就是财富分配在量上的陈述。

研究价值的最初切入点是“10斤米=1件衣”这个交换等式,这个等式说明价格越高商品本身越多,这是很必然的直觉。(——这里好象衣服的价格高,但衣服的量只有一件啊。)然而通过对价值分配(转形)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不是这回事。由于价值分配的存在,价格不再表示商品本身的多少,而是表示商品所有者分得社会总财富的多少。这太出乎经验系经的意外,但是价格的确是人们分得商品的量。(——这里商品的量让人疑惑。)如粮食的价格,如学费,如工资,如电视机,随便什么商品都行,我都会发现其生产及供求完全不变时其价格要变(——谁有那么厉害会发现生产及供求不变。)。显然对于这种变化唯有“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才能说明,而马经的活劳动及西经的效用则毫无用处。譬如工资,它为什么要不断上涨呢?为什么美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工人高呢?这因为社会财富总量不一样,财富总量多则人们分得的财富自然多,从而工资高。(——瑞士的社会财富总量比中国少的多,但他们国家的工资比中国高多了。)再如粮价上涨,不外乎在于农民分得的财富相对太少,现在要多分一点财富给农民,所以得让粮价上涨。(——农民的财富可以通过粮食价格的操纵来调整,那中国劳动者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上涨甚至达到美国的工资水平来达到财富的转移了。)

一:从总量上讲,社会中的价值总量等于价格总量;(——为什么?)从个量上讲,各商品(要素)的价格只是分配符号。价格不说明你的产出有多少,只说明你的产出值多少。如某人同样搬一块石头,创造的财富没有变,但是他的价格过去是10元,现在是20元,这只因为现在社会的总财富比过去多,从而分给他的也多。(国家如果多发行一些货币给工人当工资的话,社会总财富是否多了?)商品本身的多少由 Q=f·t 决定,但是商品的价格与这种价值无直接关系,这是价值分配(或转形)的必然决定。当商品以其价格出卖时,其所有者便将分配符号兑换成他所需要的真实财富了(省掉货币的描述)。 (——换来的货币是财富吗?)

二:产权本身也是分配的结果。自然之初并无私有和产权,但是当一群人得到一块土地(或财富)后,便要分配,分配后各个体得到的东西才是私有的,于是产生了产权。(——那这一群人如何分配这一块土地或财富?用战争来解决吗?贪污腐败来获得的吗?)所有经典理论中似乎都将产权置于分配之前,这仍然是“谁创造归谁所得”在作怪,是不对的。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产权是由分配决定的(——谁有能力有权力抢到财富,产权就是谁的,不管这个财富是谁创造的。如果说要按劳分配的话,则好象还是要回归到产权决定分配上来了。)这种决定的终极因是行为上的节约性(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都遵循节约法则)(——节约法则就是分配时间的最优化。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权的分配的多。显然有权有力的人抢先占有财富是最节约时间的一种分配法则。)。显然如依分配理论描述的过程来分配产品,在行为上是浪费的。产权在本质上是通过分配生产要素及劳动权来分配产出的,从而省去分配实际产出的麻烦。(——各种生产要素分配给有权的人所有,就形成了产权。这样实际产出的分配就不会麻烦了,还是回到产权决定分配的老路了。先用分配决定产权的划分,然后用产权的划分再来决定分配,循环论证。)己有产权理论一般不问产权从何而来,若问了也只能依“谁创造归谁所得”来回答,说产权是贡献(或劳动)所得。这给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 (——贪污腐败分子得到的本不属于他的产权就不用过问了。因为一问就要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了,而那些产权其实是无主的,就算有主去找那些为创造产权做出贡献的人也很麻烦,浪费时间。这个分配时间长带来了麻烦,所以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给贪污腐败分子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了。)

按贡献(或劳动)分配是“谁创造归谁所得” 的别名,是对分配理论的歪曲。由于生产始终是协作下的生产,所以也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既然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那当然是掌握着分配权的有权人贡献最大了,应得到大部分了。)最要素的价格不说明其贡献的大小,仅说明社会分给它的有这么多。(——就像农民的粮食价格和工人的工资一样,社会“诺”的一声说,只能分给你这么一点了,因为你的贡献无法确定。给你这么点你就该感恩了。。)按贡献分配只是一个政治取向,在企管中有同武之地,但是其经济学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的大小。(——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大小,那只能是主管分配的人贡献最大,分配最多了。所以贪污腐败都是有理的了。 这样的话,工人罢工农民造反也是有理的了,因为本来就是看弱肉强食的啊,我工人农民的分配少是因为我没有掌握财富的分配权。造反了工人农民才有希望获得分配权了,才能获得更大的分配份额了。谁强大谁就分的多啊。)

经典理论总是认为收益等于贡献,这是害人的。没有那个国家不被这种贡献论害过,我国当今的圈钱圈地圈企运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都是这种荒谬的贡献论。(——那不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为什么就可以获得收益了呢?)看看国企的流失,看看人们劳动权的丧失,就知道产权理论的不完备给我们带来的灾乱有多大。将国民一脚踢开以卸包袱,这完全是将公民当成偷渡客!我们剥夺了公民的劳动权。我们必须明确产权是分配的结果,以有效保证各方的权利。(分配决定产权的理论是上面各种不公平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却变成解决这些不公现象的理论了。)顺说明,怎样的分配合理,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文要说明的。

总之,只有明确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后,我们才能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我们才能理解企业为要讨政府的好。政府是专门制订分配标准的,这可是决定企业收入的最要害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18:18: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5-6-29 0:00:10的发言:

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

曹国奇(ccggqq9@hotmail.com

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

正确。

那么由此就可以分析什么样的分配是好的分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20:11:00
以下是引用tangry在2005-10-16 17:13:16的发言:

(这篇文章以及几个价值定律大概作者都是在正话反说的吧,不过我还是要就本文评论一下。)谢谢关注!

说明:本文的价值分配就是财富分配在量上的陈述。

研究价值的最初切入点是“10斤米=1件衣”这个交换等式,这个等式说明价格越高商品本身越多,这是很必然的直觉。(——这里好象衣服的价格高,但衣服的量只有一件啊。已说了这是直觉,本文定义价值是商品的量,那是指统一度量各种商品多少的量,这就像质量统一度各种物质多少一样)然而通过对价值分配(转形)的研究后,我们发现不是这回事。由于价值分配的存在,价格不再表示商品本身的多少,而是表示商品所有者分得社会总财富的多少。这太出乎经验系经的意外,但是价格的确是人们分得商品的量。(——这里商品的量让人疑惑。这疑惑成立,确言为:商品的分配价值是商品分得社会财富的量,而价格是分配符号。不愿用分配价值这个新概念,在于先让别人好听得进。如粮食的价格,如学费,如工资,如电视机,随便什么商品都行,我都会发现其生产及供求完全不变时其价格要变(——谁有那么厉害会发现生产及供求不变。发现生产及供求在变的人有这厉害,嘻哈。)。显然对于这种变化唯有“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才能说明,而马经的活劳动及西经的效用则毫无用处。譬如工资,它为什么要不断上涨呢?为什么美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工人高呢?这因为社会财富总量不一样,财富总量多则人们分得的财富自然多,从而工资高。(——瑞士的社会财富总量比中国少的多,但他们国家的工资比中国高多了。人家吃饭的人比中国更少。再如粮价上涨,不外乎在于农民分得的财富相对太少,现在要多分一点财富给农民,所以得让粮价上涨。(——农民的财富可以通过粮食价格的操纵来调整,那中国劳动者的工资也可以通过上涨甚至达到美国的工资水平来达到财富的转移了。如果中美两国只有一个货币发行机构,这是必然的。)

一:从总量上讲,社会中的价值总量等于价格总量;(——为什么?因为分配不改变财富总量。)从个量上讲,各商品(要素)的价格只是分配符号。价格不说明你的产出有多少,只说明你的产出值多少。如某人同样搬一块石头,创造的财富没有变,但是他的价格过去是10元,现在是20元,这只因为现在社会的总财富比过去多,从而分给他的也多。(国家如果多发行一些货币给工人当工资的话,社会总财富是否多了?“价值总量等于价格总量”己回答这问题。货币发行量得以财富量为准,否则货币不是增值就是贬值。商品本身的多少由 Q=f·t 决定,但是商品的价格与这种价值无直接关系,这是价值分配(或转形)的必然决定。当商品以其价格出卖时,其所有者便将分配符号兑换成他所需要的真实财富了(省掉货币的描述)。 (——换来的货币是财富吗?除自然属性外,货币是财富符号。)

二:产权本身也是分配的结果。自然之初并无私有和产权,但是当一群人得到一块土地(或财富)后,便要分配,分配后各个体得到的东西才是私有的,于是产生了产权。(——那这一群人如何分配这一块土地或财富?用战争来解决吗?贪污腐败来获得的吗?战争和贪污都是一种分配方式。)所有经典理论中似乎都将产权置于分配之前,这仍然是“谁创造归谁所得”在作怪,是不对的。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产权是由分配决定的(——谁有能力有权力抢到财富,产权就是谁的,不管这个财富是谁创造的。如果说要按劳分配的话,则好象还是要回归到产权决定分配上来了。皇帝就通过抢获得国家的产权的。按劳分配的标准是劳动量,与产权无关。产权出现后产权又进一步充当分配标准。从分配角度看,产权就是人们建立的一种分配标准,产权越大分得越多。这种决定的终极因是行为上的节约性(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都遵循节约法则)(——节约法则就是分配时间的最优化。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权的分配的多。显然有权有力的人抢先占有财富是最节约时间的一种分配法则。节约法则不能破坏系统,依权而抢虽然其本身是节约的,但破坏了系统,结果是更浪费。。显然如依分配理论描述的过程来分配产品,在行为上是浪费的。产权在本质上是通过分配生产要素及劳动权来分配产出的,从而省去分配实际产出的麻烦。(——各种生产要素分配给有权的人所有,就形成了产权。这样实际产出的分配就不会麻烦了,还是回到产权决定分配的老路了。先用分配决定产权的划分,然后用产权的划分再来决定分配,循环论证。产权是以分配标准的身份决是所得的。分配和分配标准在逻辑上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如何循环?)己有产权理论一般不问产权从何而来,若问了也只能依“谁创造归谁所得”来回答,说产权是贡献(或劳动)所得。这给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 (——贪污腐败分子得到的本不属于他的产权就不用过问了。因为一问就要依“谁创造归谁所得”了,而那些产权其实是无主的,就算有主去找那些为创造产权做出贡献的人也很麻烦,浪费时间。这个分配时间长带来了麻烦,所以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给贪污腐败分子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了。真正麻烦是你没法说明你的贡献有多大?“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这句话你还没理解。生产中更的是结构关系,结构关系中不可分辩谁的作用有多大,而往住是少了谁生产不成立。

按贡献(或劳动)分配是“谁创造归谁所得” 的别名,是对分配理论的歪曲。由于生产始终是协作下的生产,所以也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既然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那当然是掌握着分配权的有权人贡献最大了,应得到大部分了。你凭什么说只有这一个分配法则?我的研究表明有n个分配法则,最大的分配法则是平均分配。------这也是经济系统酷爱平均(均衡)的原因。)最要素的价格不说明其贡献的大小,仅说明社会分给它的有这么多。(——就像农民的粮食价格和工人的工资一样,社会“诺”的一声说,只能分给你这么一点了,因为你的贡献无法确定。给你这么点你就该感恩了。。历史就是如此!去看看那些穷得吃低保的人和农民是怎样三呼万岁)按贡献分配只是一个政治取向,在企管中有同武之地,但是其经济学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的大小。(——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大小,那只能是主管分配的人贡献最大,分配最多了。所以贪污腐败都是有理的了。 这样的话,工人罢工农民造反也是有理的了,因为本来就是看弱肉强食的啊,我工人农民的分配少是因为我没有掌握财富的分配权。造反了工人农民才有希望获得分配权了,才能获得更大的分配份额了。谁强大谁就分的多啊。呵,冷静点,主管同样不能说清它的贡献有多大,但他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多分一点。注意:权力分配只是n个分配法则中的一个。)

经典理论总是认为收益等于贡献,这是害人的。没有那个国家不被这种贡献论害过,我国当今的圈钱圈地圈企运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都是这种荒谬的贡献论。(——那不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为什么就可以获得收益了呢?因有n个分配法则。)看看国企的流失,看看人们劳动权的丧失,就知道产权理论的不完备给我们带来的灾乱有多大。将国民一脚踢开以卸包袱,这完全是将公民当成偷渡客!我们剥夺了公民的劳动权。我们必须明确产权是分配的结果,以有效保证各方的权利。(分配决定产权的理论是上面各种不公平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却变成解决这些不公现象的理论了。谁说分配决定产权的理论是上面各种不公平的现象的根本原因?你还没见过我的分配理论呢!本文中只是通过分配这概念说明“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紧跟的“顺说明,怎样的分配合理,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文要说明的。”就是怕你钻这牛角尖。顺说明,怎样的分配合理,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文要说明的。

总之,只有明确价格是分得商品的量后,我们才能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我们才能理解企业为要讨政府的好。政府是专门制订分配标准的,这可是决定企业收入的最要害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6 20:27: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20:37:00

我的评论一方面是提醒你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比如说社会财富总量越大,所以工资越多,得考虑下人口的因素。

另一方面就是想说一点,你这个分配决定产权的理论是以社会财富无主为前提的,这可以成为接近分配权的贪污腐败分子搞腐败,掌握分配权的资本家加重对劳动者剥削,抢劫偷窃犯不劳而获的理论依据,也可以成为缺少分配权的群众用来造反的依据,因为如果他们对分配不满意,为了争夺分配权,他们只能跟官僚和资本家进行暴力对抗甚至造反。这可能也是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本原所在吧,就是分配决定产权理论。

以社会财富无主的分配决定产权的理论付之实现,必然导致弱肉强食,对强者有利而弱者不利,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我认为社会财富并不是无主的,参与一个商品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就是他的主人。一个没有对某项商品的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总不能抢走别人生产的物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6 21:08:00

依据边际效用论,解释价格、产权与利益分配,似乎更容易些。

例如,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产权裹括总效用。用边际效用决定的价格,购买裹括总效用的产权,二者之间的差额,即利益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