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509 0
2005-08-04

正比与反比(递减)是统一的

曹国奇(ccggqq9@hotmail.com)

说明一:本文定义价值是财富的量,这样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质与量的关系。

说明二:财富在宏观上是平均分配的,这确定商品的平均价格。

说明三:平均分配只在商品自由流通度内进行,目前最大自由流通度为国界。

====================

一、 谈谈分配。

我不会像斯密、马克思那样玩一对一的买卖游戏的,这是骗人骗己的。他们那种骗人的把戏没法翻译到实际中来,因为实际中任何商品的生产人数(卖者)不等其消费者(买者)的人数!

假设10人生产粮100斤,每斤本身的价值为1个。社会有100人,于是每人分1斤粮(平均分配)。这个好懂吧?

再设另90人生产棉100斤,每斤价值2个,平分后每人1斤棉。

将上面合成,每人有1斤粮+1斤棉。

现在计算棉和粮的价格。实际中由于社会太大,不会直接分实物,而是分购物券-----钱,人们再用钱去换物,于是有了价格。那么两商品价格该是多少?-----请读者先自己想想看价格该是多少,我赌还没有那个价值(价格)理论能说清这一逻辑起点!

由于定义价值是财富的量,所以1斤粮+1斤棉 = 3个价值,这样有:

a、 10个粮农将要分得的财富的量为30个价值(他们创造的财富的量是100价值),这30个价值形成100斤粮的价格,于是粮价为0.3/斤。这里定义1元钱象征(或拥有)1个价值。

b、 90个棉农将要分得的财富的量为270个价值(他们创造的财富的量是200价值),这270个价值形成100斤棉的价格,于是棉价为2.7/斤。

粮与棉的交换比例为:0.32.719,即1斤棉换9斤粮。

==============================

二、 由正比导出反比(递减)

再设棉的生产率提高一倍,产棉200斤,有价值400个。平分后每人有1斤粮+2斤棉,为5价值。此时:

10个粮农将要分得50个价值的财富,于是粮价为50/100=0.5/斤。

90个棉农要分得450个价值的财富,于是棉价为450/200=2.25/斤。

粮与棉的交换比例为:0.52.2514.5,即1斤棉换4.5斤粮。

注意:较之棉的生产率没提高时的19,棉兑粮的比例降低一倍,反比(递减)了!

实际中的粮、手工品的生产率、供求等等几乎不变,它们的价格(或收入)是按马克思和西经预测的恒定不变,还是按本文预测的不断上涨?

==============================

三、 更广义的反比推导。

实际中社会有n个部门,这样棉农因生产率提高多生产的100斤棉将在全社会分配,每个部门分得一点点。此时由于n太大,这个“一点点”忽略不计,于是其它商品价格都不变。

此时,棉农由于多生产的100斤棉在全社会平分了,自己也分得一点点,从而他们要分得的财富总量为270个价值+“一点点”≌270个价值。但是由于棉数量增加了一倍,于是棉价反比降低,为270/2001.35/斤。

注意:不要经典中的那些争论不休的任何假设,同样推导出反比(递减)了!

=========================================================

四、 实际中粮、手工品、工资等不断上涨,这怎么解释呢?

请注意上面假设了其它部门的生产率都不变,但实际是其它部门的生产率大多数都要提高。消除这个不合理假设便ok了。

其它部门生产率提高后多生产的商品将依同样的法则在全社会平均分配,一个部门得一点点,这样任何商品中将有n个一点点,显然“n个一点点”再不能忽略不计。于是粮、手工品、工资等,由于其生产率提高幅度小,分出去比分进来的少,其价格不断上涨。相反生产率提高幅度大的商品的价格就要降低,如电脑、手机。

==============================

五、 所有理论的大统一

供求、按劳分配、稀缺、权力、政策等等,都是在平均化规律给定的价格基础上将使价格波动,从而出现了工资差别,贫富差距、城乡差别等等,经典的错误在于将这种微弱的决定放大成全部的决定。平均化规律对价格的决定有如地心引力对地表面的决定,这是价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供求、按劳分配、稀缺、权力、政策等对价格的决定有如地壳运动对高山大海的决定,那是次要原因,是引起价格波动的原因,而非价格形成的原因。

卫兴华、吴易风、谷书堂、吴敬琏、张维迎、茅于轼等等,无论如何应先问问自己的价格能用那个理论解释,再去抱着马克思、西经那些半对半不对的理论去愚忠。

假如中国与美国能自由流通(如是一个国家),卫兴华、吴易风、谷书堂、吴敬琏、张维迎、茅于轼等等还是教那几个学生,其价格就会与弗里德曼差不多。

历史一定会将这些愚忠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4 20:37: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