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7701 35
2005-07-03

张五常对交易费用的定义是:" 六 八 年 的 秋 天 , 我 跑 到 史 德 拉 的 办 公 室 向 他 申述 自 己 心 里 的 疑 问 , 谈 了 几 次 , 其 後 得 到 的 定义 是 : 交易 费 用 是 鲁 宾 逊 的 一 人 世 界 中 不 可 能 出 现 的 所 有 费 用 。佛 利 民 一 九 九 八年 初 才 读 到 这 定 义 , 认 为 是 经 典 之 作 。"鲁 宾 逊 的 世 界 多 加 一 个人 , 就 成 了 社 会 , 而 社 会 必 有 人与 人 之 间 的 竞 争 。 决 定 竞 争 谁 胜 谁 负 , 产 权 制 度 出 现 了。 以 制 度 费 用 的 广 泛 角 度 看 交 易 费 用 , 是 被 上 述 的 困 难逼 出 来 的 。" (<交易费用的争议> 张五常)

我在读到汪丁丁写的<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一文时,发现汪先生似乎对这一定义颇有微词,汪先生在文章中指出:"这个定义(指张先生的定义)显然不是建构性的",''再深入一些,假定世界上有许多人,假定每个人都自己自足,与世隔绝生活在"一人经济"里,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人们结成"多人社会"呢? "为了生存,人们只有两个选择(1)与世隔绝;(2)互相尊重产权""于是人们选择(1)这个事实说明选择(2)的交易成本高于选择一的成本"

我觉得汪的理解起码存在两个问题:1.没有用群居状态下的机会成本衡量问题;(2)没有意识到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是一回事.

一开始我也觉得汪的看法对,既然交易费用是在一人世界里不存在的,那么大家都过着独居生活不就行了,这种情况下交易费用不就为0了吗.但仔细一想,这样做的选择的条件---哪怕汪丁丁所设的种种局限条件都考虑到---人们还是不会选择独居,"人们选择(1)这个事实说明选择(2)的交易成本高于选择一的成本",要知道,交易费用和交易成本是一回事(transaction cost),说"(2)的交易成本高于选择一的成本"也就是承认在做出选择时交易费用已不可避免了,那选择"一人世界"本身以不能把交易费用降为0.

"互相尊重产权"与"与世隔绝"哪个选择的交易费用更大?汪丁丁忽略了分工的重要性,一个人足以自给自足,在一人世界里不进行交易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在多人存在的世界里,你放弃与他人合作而枉图自己一个人创造一铅笔?权衡利弊是个人自给的交易费用大还是合作(同时尊重他人产权)的交易费用大?在前者的情况下人们只好找一些粗浅原始的替代品取代个人创造发明,忽略了分工合作的机会成本,忽略了交易费用在世界上只要存在另一个人就会有机会成本与交易费用的比较,这是汪丁丁的错误所在,只要存在选择,交易费用就已经摆在那里了,这和纯粹意义上的一人世界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本人是中山大学学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4 15:05: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7-5 12:36:00
我的理解是“有没有”,而不是“能不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5 17:01:00
以下是引用hupichi在2005-7-5 12:36:44的发言: 我的理解是“有没有”,而不是“能不能”
怎么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6 20:56:00

Adam Smith 认为人天生有交易的需要,而实际上交易的根源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秉赋不同,这导致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存在比较优势。虽然人们可以选择自给自足,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如果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擅长的工作,然后和其他人进行交换会极大丰富人们享受的物品种类,提高个人效用,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事交易活动。当然,交易活动本身也带来交易成本,主要包括谈判,签约,执行合约,欺诈,诉讼等相关费用。但事实证明,交易活动带来的收益显然大于这些成本,因而,人们的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专业分工得以深化,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正如你所讲,当人们存在是自给自足,还是从事交易时,交易成本已经存在。但交易成本这一概念的问题不在于此,它的问题是由于交易成本是制度本身运行的成本,因而对其难以进行度量,因而是它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7 00:01:00

由产权过渡引发的所有费用就是交易费用。这个定义有什么错误吗?

产权过渡当然两人以上,但为什么反着说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7 08:39:00

Adam smith 指出人具有交易的天性,是以比较优势为理论基础的吧?说简单点也就是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

"但事实证明,交易活动带来的收益显然大于这些成本,因而,人们的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专业分工得以深化,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我觉得karlzhow 兄的这段话有问题,许多活动的交易活动带来的收益是小于这些成本的,市场的出现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政府的出现也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市场的力量或纯粹的民主制治理社会及管理公共领域的交易费用过大,所以才有代议共和制的出现,这些制度实体的出现与其说是基于机会成本(即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不如说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更贴切点.那么专业分工是怎么回事呢?比较优势的约束条件是如何导致专业分工的?(这个问题我还没想通,呵呵....)

"由产权过渡引发的所有费用就是交易费用。这个定义有什么错误吗?

产权过渡当然两人以上,但为什么反着说呢?"

至于ruoyan兄,汪所评击的交易费用定义的缺漏正在于此,既然"产权过渡引发的所有费用就是交易费用。"那大家都不进行产权让渡各自孤立生活交易费用不就降为0了?我说那么多话想论证的就是,只要社会存在两个或以上的人,不交易比选择尊重产权进行交易的交易费用更大.别忘了张五常在<经济解释>里面论证过的"市场的存在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这是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这一点张五常和杨小凯都在一些作品中反复强调过.

今天是杨小凯忌日,为这位忧国忧民的经济学大师致最深的敬意.杨先生的胸襟学识只怕我们这些后学真的毕生无法企及.....只有日夜追赶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7 8:40:4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