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alljinan 发表于 2014-9-26 21:25 
小草你错了。
马克思那个反比关系我只是顺带一提。你只看到这一点,看个开头就发议论。回去看看我的帖子 ...
你要说的我不看就知道你要讲什么,见得多,你不是第一个。
=================
既然改进了机器之后,同样数量的劳动和资本,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产品,那么“决不是创造出更多的交换价值”是何道理?难道产量倍增一定意味着售价减半吗?不乏滑稽色彩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马克思自己也自相矛盾地表示过:“虽然这个资本家生产一尺麻布的费用并不比他的竞争者生产半尺麻布的费用多(这是错误的——引者注),但是他不会以他的竞争者出卖半尺麻布的价格来出卖一尺麻布……只要他把他的商品价格定得比他的竞争者低百分之几,他追求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马克思这种解释是依照他已经揭示的反比律进行的,在逻辑上他没有过错。
马克思又举例假设纺纱机改进之后,能在一小时内产出多一倍的纱,比如从50磅到100磅,进而断言,“我用这100磅纱交换所得的商品,并不比以前用50磅交换到的多些”,理由是:纱的生产费用减少了一半。这实在是奇特的逻辑:第一,即使生产费用减半,如上所述,也不等于售价减半;第二,纱的生产费用并没有减半。以棉纱为例,生产费用主要是购棉款和工资,另外有机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其他固定成本和半固定成本。按说增加纱锭规模也能增加产量,但是马克思这里说的,是纱锭规模不变的集约化增产。纱锭规模不变,棉纱产量倍增,就非纱锭转速倍增(机物料和能源消耗增加)不可。
=============
马克思是在“三个不变”基础上谈的,呀仍然没有错。只是马克思不喜欢形而上那一套,没像西经那样明确提出“三个不变”。
关于这一点我一开始(你那一贴13楼)就委婉指出你的问题,你就是不听,反以为羞,大怒。其实那一贴是在帮你应对其他对手。
总体讲马克思用他已经建立起来的逻辑体系分析问题时并无大错,错主要错在他已经建立的逻辑体系。不然的话他后面的价值转型怎么会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