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177 8
2014-09-30
偶尔看到的一段文字:
马克思喜欢抽象,喜欢通过抽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
通过抽象思维,他宣称劳动有二重性,分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实用抽象的方法,效用也可以具有二重性,分成具体效用和抽象效用,抽象效用完全可以仿照抽象劳动,解释为剥去具体的使用价值,各类效用都具有满足人们需求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抽象效用,奇怪的是,被夸赞为逻辑严密的马克思独独钟情于抽象劳动,没有看上抽象效用一眼,不置一词,而大谈特谈他的抽象劳动,并奉为不同质商品之间唯一的共同物,于是得出了劳动就是价值价值也就是劳动的伟大结论。为什么?因为假如他抽象出抽象效用,则抽象效用就会与抽象劳动并驾齐驱,二者同列为不同质商品相互比较的共同物了,这对马克思自圆其说实在是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于是他只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有人说抽象效用因为无法衡量无法计算所以不存在,可是你也不想想,抽象劳动怎么衡量?你何时计算出了某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况且一个东西存在不存在是因为它能不能衡量决定的吗,不能衡量就不存在,什么逻辑?



效用是物品能够满足人需要的功能,一句话,物品对人有用就是效用。可见,效用是从物品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中,从物品和人的这种消费关系中抽象出来的。效用都是具体的,如果要把效用抽象为效用一般,那么,就需要考察具体的效用和效用之间的联系即考察它们实际存在的关系。可是,当我们准备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发现:
1、效用是物品对人的关系不是物品对物品的关系,因此从效用和效用的对比中抽象出的效用一般并不能代表物品真实的联系;
2、物品和物品不能自己实现任何经济的联系,不能形成物品对物品的经济关系;
由此看来,所谓抽象的效用只是一些人头脑的怪想,只是一种错误的抽象,只是妄图把头脑中臆想的联系直接说成现实的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9-30 20:13:52
我无意批、评楼主。

1、“他宣称劳动有二重性,”——————马克思的所谓“劳动的两重性”无非是“劳动者不但生产自身的价值,还生产超过自身价值的剩余价值。”这只不过是为他的“剩余价值论”所做的铺垫。

2、马克思的“劳动的价值”无非是说:商品是由劳动的价值来确定的。但,效用论却否定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以马克思要极力否定效用价值论。这是因为,效用价值论不管你的什么: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30 21:09:52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30 21:37:24
qi509 发表于 2014-9-30 20:13
我无意批、评楼主。

1、“他宣称劳动有二重性,”——————马克思的所谓“劳动的两重性”无非是“劳动 ...
我觉得谈事情要遵循逻辑的必然性和事物系统自身的必然性。
衬衣不论是满足自己消费的普通产品还是用来交换的商品,衬衣还是衬衣,使用价值还是那个使用价值,不会少一个原子。既然如此,商品成其为商品的根据即商品不同于普通产品的质,肯定不是使用价值,这就是逻辑的必然性。可见,商品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在商品的社会存在中,能够形成社会存在的就是人,衬衣本身不会形成社会存在。既然商品的社会存在的根源在人,那么,在商品这种物品中的人的劳动的因素就成了连接商品之间的物质纽带。既然如此,所有基于使用价值交换的过程都最终要受到这种纽带的制约。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相互交换的相对的量,最终只能体现为围绕这个绝对的纽带上下波动的现象,而这个纽带就总体决定了整个交换过程的总的运动趋势,从而体现为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30 21:54:46
哲思 发表于 2014-9-30 21:37
我觉得谈事情要遵循逻辑的必然性和事物系统自身的必然性。
衬衣不论是满足自己消费的普通产品还是用来交 ...
用你的话:“要遵循逻辑的必然性和事物系统自身的必然性。”那么,“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相互交换的相对的量,最终只能体现为围绕这个绝对的纽带上下波动的现象,而这个纽带就总体决定了整个交换过程的总的运动趋势,从而体现为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规律就是“价格”。

而价格,是超出价值的。也就是说,价格是包含着非劳动价值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利润”。利润是生产者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自己所要获得的货币额。这个货币额是不含丝毫的劳动价值的。

马克思的:“在商品的社会存在中,能够形成社会存在的就是人”只不过是忽悠人的。不错,任何商品的都是人生产制造的。但,在人们的交换中却有着人的自私的一面,也就是说,为了自己(或社会)的发展。资本必需、必然要获得超过成本的利润。否则不会有人投资生产。即便有人大公无私(不想获得利润)的生产,他也不会维持这种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9-30 22:09:30
qi509 发表于 2014-9-30 21:54
用你的话:“要遵循逻辑的必然性和事物系统自身的必然性。”那么,“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相互交换的相 ...
这个规律就是价值规律。波动本身不是规律,我们考察商品经济,总是从经济的整体来考察,规律本身就是整体的运动趋势。因此,从经济整体来考察,波动本身不能带来财富的增量,因为上下的量总是互相抵消的。有人贵卖就必然有人贵买。再则,你可以贵卖,别人也可以贵卖。你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是卖者也会是买者。道理很容易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