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上的对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描述是社会福利=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但是我在题目中做到一个他说在短期时有固定成本,企业的利润为负的时候,社会总福利水平=生产者剩余+厂商利润?这样对吗
一家厂商开发一种新型饮料,因为该厂商对是专利拥有者,他在市场上是完全垄断者,市场对饮料的需求函数是q=14-p,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在生产前要投入固定成本54元,问:
(1)该厂商将生产多少新型饮料?(答案是不生产,生产的话会亏本-5元)
(2)上述结果是否为社会最优,及是否存在帕累托最优改进,如何改进?
问题出现在第二问,解析中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从社会福利水平来看,价格定在与边际成本相同之处,此时需要的需求量为14,社会的福利水平=消费者剩余+厂商利润=14*14/2-54=44,在这里本人不理解的是,书上不是说,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固定成本,在这里怎么只有经济利润了?求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