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4805 2
2014-10-20
悬赏 2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教材上的对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描述是社会福利=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但是我在题目中做到一个他说在短期时有固定成本,企业的利润为负的时候,社会总福利水平=生产者剩余+厂商利润?这样对吗

一家厂商开发一种新型饮料,因为该厂商对是专利拥有者,他在市场上是完全垄断者,市场对饮料的需求函数是q=14-p,生产的边际成本为零,但是在生产前要投入固定成本54元,问:
(1)该厂商将生产多少新型饮料?(答案是不生产,生产的话会亏本-5元)
(2)上述结果是否为社会最优,及是否存在帕累托最优改进,如何改进?
问题出现在第二问,解析中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
从社会福利水平来看,价格定在与边际成本相同之处,此时需要的需求量为14,社会的福利水平=消费者剩余+厂商利润=14*14/2-54=44,在这里本人不理解的是,书上不是说,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固定成本,在这里怎么只有经济利润了?求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0-20 20:39:08
厂商利润就等于一个单位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减去生产这个单位产品厂商所要承担的成本,所以你根据生产者剩余的最基本概念来分析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0-22 07:08:41
厂商利润就等于一个单位的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减去生产这个单位产品厂商所要承担的成本,所以你根据生产者剩余的最基本概念来分析的话是没有问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