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209 3
2014-11-25
书中指出,商品流通中,等价交换与非等价交换均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对于非等价交换,是这样论述的

低于价值或高于价值出卖,似乎可以得到更多的价值。但商品生产者不断变换买者和卖者的身份,作为买者或卖者多得的,当他作为卖者或买者时又会失掉。

如何理解?现实中很少有商品经过多次转手的,它也不是基本的资本生产模式。

其进一步指出,如果某些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始终能贱买贵卖,但这不能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因为他多得的,正是别人失去的,流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这又如何理解?

不能解释增殖的真正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25 22:28:12

“因为他多得的,正是别人失去的,流通中的价值总量没有增加。”


这都是马克思的想当然,仔细一分析,结论完全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22:35:36
剩余价值就是剩余劳动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要的是剩余劳动
他太狭隘了
资产阶级要的是一种可以维持生产循环并可以由此获得物质利益与命令别人的权利
所以
资产阶级可以让社会体系演化到忽略人的简单劳动的程度
马克思看到的东西太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5 22:58:00
不是特别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