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基石。在这个假设中厂商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消费者会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要素的供给者要求收入的最大化。
那么这些假设在道德方面有着什么样的含义呢?他是否会要求经济主体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呢?
如果一个经济主体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那他会去帮助别人而获得效用,我们说他是个经济理性 人。
而如果是杀人狂呢?他会从杀人中得到快感,那么他也会是个经济理性人,这太不可思议了?
请指点!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所谓假设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物理上,理论上铁球和羽毛是一起落地的,但假设是在真空中,世界情况却相差甚远,人们研究问题都是先从理想的状态向复杂的状态过度,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规律
经济理性人像真空一样也是不存在的,为的就是让我们从原始简单状态认识问题
我赞成你的观点,经济理性人假设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否则我们也不要去假设。
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假设我们已经提出来了,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去分析他:经济理性人假设中是否含有价值判断?
就是问题已经出来了,我们该如何看待?
经济学要讨论的,不是经济主体“应该有”怎样的“道德水准”,而是对于给定的“道德水准”,是否可能以及怎样才能把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在“道德水准”之内。
经济人就是惟利是图的人,他们追逐的是利益,要和道德什么的硬联系在一起好像有点牵强,你的问题其实和经济人的假设有点相悖,就像工人和资本家讲什么道德一样,不好回答
我觉得存在道德取向问题。只是隐含了一些命题,没有被人们所真正表达出来。
经济学研究的是分配,消费,价格和效用最大化问题。但存在了假定的一个前题,就是收入的取得,
和价格的决定,以及分配的决定,都不是以市场之外的因素为主导的。或者说,存在了一个“守法”
的前题。如果脱离了劳动,生产资料,和“守法”这一前提,那么,分配和价格的作用,就不可能
来单独强调并予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