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263 3
2014-12-28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是得到相当程度尊重的,其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对西方工业革命的进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尤其是资本的积累和劳资关系这两大方面。可以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到大机器时代这一历史的演进作了比较客观的总结。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不对,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演进,现在看来理论上不尽完善,所以有马克思▪韦伯等人的理论加以补充。关于马克思“剩余价值”和“劳动价值”论断是马克思针对西方工业革命初期的总结,现在有人“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未必就是马克思本人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的演进其实已经进入民主资本主义的时期,其特征就是资本的积累是靠效率和智慧而积累。信息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已成为地球村。这种科学技术对经济领域的的影响,别说马克思没想到,就是列宁毛泽东也没有看到过。

       我们所说的民主资本主义是指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由于战争的客观需要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冷战和东西方铁幕的形成首先使军事技术的对抗发展成为国家实力的全面对抗。这种国家实力的对抗不再是物质资源和人力的数量资源的对抗,而是以信息流、智力、物流水平的全面较量,是一种以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为依托的科学规划与决策的对抗,是一种建立在高度智能化的高效率社会生产体系的国家较量。这种高效率的社会生产体系带来的资本积累和促成的国家政治态势不再是依靠“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所能获得的。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应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当然也不例外。实际上当我们在沉醉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时,西方经济学家对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比较热烈的;而当我们丢掉革命的幻想时,我们对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已经退回到近乎原始的状态。当我们在改革之初“产权决定论”大行其道时,我们的决策者有多少知晓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国企改革中有多少企业领导人具有起码的市场意识?倒是文人王力先生当时看出了一点“门道”:“国企缺眼力,民企缺能力”,所以这种企业改制不过是把家当交给了门外汉或者败家子。实践证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产权明晰” 就可以实现企业市场化经营的目标,在现今市场化的高级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不能完整的阐述现代高技术发展条件下资本积累的过程。

      经济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系统问题,研究经济问题要具备系统工程理论的全局性、最优性、层次性、相关性、综合性、实践性观点。经济学从没有单因素的问题,经济学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其他诸多学科的的发展基础之上,市场化进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用系统的眼光,用系统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所有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应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杨小凯先生关于“后发劣势”的观点在现今中国面临的“改革深水区”大体上已经得到了印证,可以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基本上是在“统制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只顾当下”的简单化思维。总之,在全球化时代不是你想不想加入全球化进程,而是你如何在全球化时期不被淘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2-31 12:11:53
"西方资本主义的演进其实已经进入民主资本主义的时期,其特征就是资本的积累是靠效率和智慧而积累。信息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已成为地球村。这种科学技术对经济领域的的影响,别说马克思没想到,就是列宁毛泽东也没有看到过。"
这个 判断有些仓促,事实上,美国和欧洲不断起伏的罢工是持续不断的。
如果民主资本主义是客观事实,这些不必要发生的;战争也不会来的那么专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31 17:53:17
民主资本主义的时期资本积累的途径已经与资本主义大机器阶段有重大的不同:
      1、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还是社会科学,尤其是关于科学管理和人文科学的进展是资本家对资本的积累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要想获得超额利润仅靠简单劳动和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是是解释不通的。例如先进的汽车工业生产过程70%以上是高度自动化流水线,这种流水线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人的智慧交给众多机器人来完成整个制造过程,这种以极少数人的智慧实现超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与卓别林影片中简单劳动分工的生产流程完全是两回事。
     2、关于美国和欧洲不断起伏的罢工恰恰说明西方民主资本主义时期人权已经得到普遍重视,这些罢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合法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和欧洲不断起伏的罢工持续不断的时候为什么在日本就基本不存在呢,这就是日本的科学管理理论中把人的因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美国在实施“曼哈顿计划”前后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被全世界包括国际ISO组织所承认和引用。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TQC)体系后在实践和发展中,日本成为上世纪50——80年代企业科学管理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也因此创造的经济奇迹,日本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日本的科学管理体系远远超过他的老师——美国。
      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核心就是人,就是提倡和尊重人的能动性、人的智力潜能、人的尊严、人的私利性。日本的科学管理思想蕴含了大量的东方哲学和文化精髓。尤其是60年代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开始关注和借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新中国的质量管理在初期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在国有企业中创造的“鞍钢宪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两参一改三结合”、大庆油田创造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管理理念和模式,以及华罗庚等科学家在企业中推广的“优选法”和“统筹法”都使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些经验至今仍被日本企业界和管理学者所肯定并加以运用。例如,在要因分析图(鱼刺图)的运用上,日本全面推行了我国首创的“三结合”模式。日本企业在经济腾飞中实行的薪酬制度是“年功序列制”,这类似于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普遍实行的工资制度。日本的劳资关系一向是比较温和和谐的,按照中国文化的理念,就是富有人情味,这与欧美的企业劳资关系截然不同。所以,欧美的罢工浪潮在日本是极少看到的。这种日本的劳资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纪我国管理学者特别关注的“丰田模式”。周其仁先生早年关于我国劳动者中存在严重的“预期收入紊乱”的问题,在日本是很少存在的。欧美的管理思想的确存在技术上的先进性,但缺乏人文的和谐性。这种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文化”是不断起伏的罢工持续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
     3、所谓民主资本主义只是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空前提高的前提下,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演进和科学化,这种发展演进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民主资本主义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在全球化时代,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和资本的积累,早已把自身的利益放到世界这个框架中进行考量,垄断已经跨越了国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的背后仍然是经济利益。可以这样认为,民主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4、对于资本主义的演进,要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用“不是这就是那”的所谓辩证思维,应当承认,世界发展到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已经解释不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所有现象。就像咱们现在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资本主义也在演进,如果我们还拿一成不变的眼眶观察西方世界,终究会远离世界的潮流。 还是那句话,在全球化时代不是你想不想加入全球化进程,而是你如何在全球化时期不被淘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31 21:35:07
我们在研究西方经济史的时候,应当特别关注日本的政治文化架构和经济形态。如果日本不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地位和约束,今天的日本可能就更具有挑战性。无论是从日本的民族性还是文化的背景,无论是从日本人的心理特征还是道德价值观,对于研究日本的经济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日本人既明智又盲从,既礼貌又凶狠,日本这个民族历来具有一种危机感。日本国民天然就有内在的凝聚力,这就在根底上为军国主义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日本的这些特征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具有特殊的作用。戴季陶先生尖锐批评过中国人的“夜郎自大”情绪:“‘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手术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放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和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不愿意听,日本人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他告诫我们:“我劝中国人,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日本功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的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的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怎么样?他们的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功夫。要晓得他们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推测它经来的趋向是怎样的。那句就花来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可以讲,日本自二战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应当是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学研究者特别应关注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