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金融的必要性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背景
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时期,到秦朝统一货币然后到中国盛唐,伴随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以民间信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日渐昌盛。尤其到了明清时代的钱庄票号,中国的民间信贷业务发展到了高潮。当时并没有官办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民间金融机构在货币交易和流通中发挥作用。农村主要是当铺,城市以当铺、钱庄、票号为主。
中国的民间金融存在了4000年,历史悠久,繁荣一时。尤其是以近代山西的金融业为代表,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金融的最高水平。在以民间金融业为主的时代,未曾发生过重大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行为,民间金融的秩序总体上是好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就可能长期被湮没于沙砾或乱石中,不见天日。自然资源如此,社会资源亦然。民间金融虽在当今金融资源中份量不大,但贡献不俗。但由于它瑕疵外露,瑜质内敛,长期受到歧视,每每成为整顿金融秩序的靶子。但民间金融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允许民营资本兴办银行,开展民间借贷等债权投资业务,更重要的是要发动民营资本设立利用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工具的独特运营机制,也许是民间金融突破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二节 民间金融的简介
复旦大学的张学军教授对民间金融的定义是: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的信用部分。这一定义指明了民间 金融的非正规性,但是并未明确民间的含义,同时官方也很模糊。
吉利斯认为,民间金融是指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的非正规金融组织。该定义对民间金融的界定以是否纳入了国家的金融管理体系为标准,明确了民间金融的非监管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又存在问题。许多金融组织获得了地方ZF部门的审批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但并未纳入国家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之下,将其归入民间金融显然不合理。
高发在前述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比较而言,指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地下钱庄、合会等。
央行认为,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的相对而言的。官方金融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内的,即纳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管理的金融活动。因此,民间金融主要是指在我国银行保险系统、证券市场、农村信用社以外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融资活动,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未观测金融)。
具体来说,民间金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从交易活动的主体来看,交易的对手基本上是从正式金融部门得不到融资安排的经济行为人,比如发生相互借贷行为的农民,创业企业获得创业资本。
(2)交易对象是不被正式金融所认可的非标准化合同性的金融工具。
(3)正式的金融中介具有规范的机构和固定的经营场所,民间金融一般不具备这些特征。
(4)民间金融一般处于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外。
第三节 民间金融的发展趋势
在农村发展中,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发展中,资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小企业和家庭企业在起步或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这大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农村资金不足的问题上,有两条可以选择的方式:一是加强正规金融的服务,对现有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改革,增加其贷款和储蓄能力;另外一个思路是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促进有序的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农村原本就是正规金融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随着四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农村地区的许多经营网点被撤消,正规金融资源更加稀少,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而农业、农民、农村,因其所处的弱势地位,往往更加需要金融支持。这种供需上的极度不均衡,催生了民间金融。民间金融最先在农村产生,并迅速蔓延开来。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农村民间金融是广大农村经济主体为满足融资需求,自发开展和形成,游离于ZF金融监管之外的非官方资金融通活动和组织。
农村民间金融滋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是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均衡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正规金融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要,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农村民间金融及合作基金会为代表的农村非正规金融迅速掘起,对农村弊端丛生的传统金融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一方面,行政管制经济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纯属市场的力量又不断成长,由此产生的资金供求的尖锐矛盾必然为农村民间金融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间。现阶段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壮大的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有供求必然会形成市场。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因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而显示出其“中国特色”,它更多的是由ZF与市场边界不清、经济体内各组成部分市场化步骤不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滞后等因素造成的。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在我国基本上被列为地下金融,一味地进行整治,而很少对其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也没有对它的生存机理和运行机制进行理性研究。但民间金融就是“整”而不倒,往往是整治的风头上收缩一下,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甚至更旺。这说明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客观性。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缺陷,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空洞”。虽然农村民间金融只能以 “灰色”或“黑色”的形式存在,表现却异常活跃;虽屡遭ZF取缔或禁止,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也充分说明正式金融机构满足不了农民的金融(特别是贷款)服务需求,而民间金融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民间金融的发展,是遵循市场需求、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无疑是对金融改革方式的有益探索。民间金融在农村的蓬勃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资源供需上的矛盾,缩小了城乡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的差距,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部地区农村的快速发展,民间金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民间金融逐渐成为了融资困境中农民的一种理性选择。
第四节 民间金融的意义
一、民间金融为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
民间金融的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一般不会成为融资的对象,有时大企业还成为资金融出的来源。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资金支持作用。曾有报道认为,民间融资呈现出四个新特点: 一是融资活动半公开化。二是融资行为渐趋理性。民间融资违约现象很少。江西民间融资的偿债率在95%以上。三是生产性融资比重高。宁波民间融资约85%用于生产经营,温州约为93.3%,福建省约为98.2%。缺乏民间金融的资金支持,我国的草根企业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局面。而以民间金融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现象,在重庆已经相当普遍。重庆市企调队的一次调查发现,重庆市有近七成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该市中小企业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不强,而对贷款的需求又十分强烈,所以,他们在得不到银行或者信用社的贷款支持下,只好转而寻求民间借贷。据悉,在重庆,一年内发生在中小企业间的民间借贷资金总额已经超过30亿元。根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温州经济的形成大部分依赖当地的民间金融,在这波宏观调控政策下,当地共计3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20%的中小企业倒闭或者停产与其资金紧张关系密切。根据温州中支2004年做过的一次测算,当地的民间资金容量达到了3000多亿元。而经过数年累积,民间资金容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据。
二、民间金融活跃了金融市场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生产和经营规模总量已经大大超过国有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并不能够通过完全依赖金融机构等正规金融途径,也难以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企业之间的拆借、股权或债权私募,通过小额信贷公司、典当与寄售行、高利贷组织、地下钱庄、私人票据中介、垫款公司等非正式金融途径融资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和补充,其非正规融资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 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金融的融资行为活跃了金融市场,完善了部分金融市场功能,才保证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民间融资的作用,有专业政策研究人士说:"是民间资金弥补了宏观调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使一些濒临绝境的企业活了下来。"
三、民间金融填补了银行机构的空缺
众所周知官方的金融机构银行融资的起点是很高的,大多是为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融资服务的,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实际上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表现为所有的银行都越做越大,所有的银行都向发达地区和在城市集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广大县域以下成为金融服务的盲区,民营金融的发展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个体私营经济集中区域,民间借贷相当活跃,如近郊区县一镇,70%以上有短期借贷行为,借贷额大都在10万-100万元间。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企老板是民间借贷的主力军。所以民间金融已经成为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重要补充。
四、民间借贷手续简便灵活的特点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官方金融机构银行的借款手续是很复杂的而且需要层层审核,时间较长,而且大多数的贷款都需要“潜规则”。也不适合企业的短期资金周转的,短、急、快的特点。 私企愿意承担更多的支出谋求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方式的灵活与实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民间借贷中却能以实物作为担保。只要借贷双方认可,厂房、设备、花果树苗、存货等都可作为担保物。民间金融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快,能应急。这些特点正好能够适应民间借贷需求急、抵押、担保不足的特点。
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民间金融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对李健老师的学识和专业知识深深敬佩,老师让我认识到经济学习的乐趣,也让我明白了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性,。一学期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我以前从来都没有去想、去思考的问题。在课上看见学长学姐和老师为了一个问题而辩论的场面,我打心里佩服他们,说实话我心里也深深的羡慕,因为你们所辩论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但随着一节节课的学习深入,我知道我不懂的要事先上网查查,好让我在课堂上不至于一点也听不懂,可以说就是学长学姐上课讨论的环节,让我认识到知识的可贵,也懂得了经济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一点,在你的课堂上让我明白了,不懂的问题要提,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更要大胆的说出来,哪怕是错的。以上可以说这是一学期在老师课堂上认识与学习到的东西。再次感谢老师一学期来对我们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