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857 2
2015-04-08
梅丽茨认为企业生产率是决定贸易的关键变量。如果加入比较优势,是否就可以解释我国的出口生产率悖论情况。有学者做了尝试,可是我觉得不足。不是一个分析框架。有坛友做这方面的工作吗?求合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4-8 20:52:13
Merlitz的理论是对区域理论的微观拓展,与比较优势的宏观理论并不冲突。至于我国的出口生产率悖论,这是李春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加工贸易中劳动密集型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导致生产率低下——我一直认为这个说法有问题,劳动密集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冲突,他是怎么得到这个解释的?至于别的,则是生产率模型本身不够完善,不能包含所有的贸易形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4-12 05:53:29
yangyuzhou 发表于 2015-4-8 20:52
Merlitz的理论是对区域理论的微观拓展,与比较优势的宏观理论并不冲突。至于我国的出口生产率悖论,这是李春 ...
李春顶是通过实证得到的,他把出口密度较高的企业定义为加工贸易企业。一些市场分割论,要素禀赋论,融资约束论,产品质量论,测量方法论,这些解释都不尽人意,要么忽视了很多现实,要么就是不可证实。但是,最精彩的是产品质量论,我也是走这条路的,但是我不是用产品质量去解释,而是用产品信誉去解释,发现这个解释更具有一般性,但是否存在可证实性问题,我还在思考如何处理实证问题,因为模型就是梅丽茨的模型的扩展,其实就是在价格函数那里加一些变量。
更大的疑问在这里。梅丽茨论文中的生产率变量,一定指的是生产率吗?是不是一个黑箱子,生产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罢了,选择生产率是不是因为更符合现实,并且可证实。我觉得那个变量是包含了所有引起出口的因素的,只是生产率在不同企业中的差距更明显,更现实,可证实罢了。我在思考如果用产品信誉作为黑箱子,是不是可以。因为产品信誉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率,但还取决于很多因素。而且这种处理方法更符合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问题,只是实证性问题又出来了。因此,我尝试将价格分为三部分,生产成本,产品到消费者手中之前的成本,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后的成本。生产率决定的是第一二个成本,如果第三个成本足够大,第一二个成本足够小,购买一样可以产生,贸易也有可能。为了使得产品的性能保持稳定,产品的标准就变得重要,因此加工贸易通常规定了产品的标准或者图纸,这样,第一二个成本小的企业,同时也是成产率低的企业,一样可以贸易。因为,产品的标准已经规定了产品信誉,它更大的成本是产品到达买家手中后的成本,也就是产品使用后的成本。因为,为了建立稳定的贸易联系,第三个成本可能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