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双方都节约了劳动,就还是等价交换吗?(黄佶)
在我的博客上,网友“无为不言ing”翻出这里的一篇旧文,来反驳我的观点。
(作者 yjg30:黄佶《资本异论》里的小错误,兑现我的一点承诺,,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3802-1-1.html)
还引用了此文中一句话,似乎这句话是很有杀伤力的样子。
但这句话把我笑得是前仰后合。文章说:“错误的前提总是得出错误的结论。都节约劳动也就是都不节约劳动,实际上还是等价交换”。
都节约了劳动怎么会变成都不节约劳动呢?工人和农民交换劳动产品,都比自己自制节约了劳动,怎么会又变成都不节约劳动呢?
如果他的意思是谁也没有占到谁的便宜,那么他怎么知道双方节约的劳动量恰好一样、所以仍然是等价交换呢?
两个人互换自己的产品,他们的劳动生产率可能有差异,虽然交换都比自己自制节约劳动,但效率高者节约得多、低者节约的少(我的《资本异论》中有详细的阐述。)
现实中也是这样。中国人用鞋子换美国人的大飞机。中国人节约了造飞机的劳动,美国人节约了生产鞋子的劳动。
双方都节约了劳动,因此是等价交换?
既然是等价交换,那么中国人就没有吃亏。既然没有吃亏,那为什么无数中国人还耿耿于怀?为什么中国人还要花大力气自己研制大飞机?
耿耿于怀的中国人中很多是马克思经济学信仰者,他们强烈要求中国自力更生(这点我完全赞同)。他们之所以耿耿于怀,显然是因为认为这是不等价交换。
现在就轮到他们自己去辩论了。
黄佶(20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