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3537 2
2015-07-30

反对计划生育不能“无知者无畏”

                  ——评梁建章对曹和平的“回应”

    汪

  

《生态社会人口论》作者

    人口政策涉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必须要以真正科学的精神和理论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能以“无知者无畏”的态度去盲目鼓吹无严肃科学依据的舆论,甚至试图完全以这种缺乏理性的舆论左右政策的调整。

近日,曹和平教授坐客《中国经济学人》时认为:中国可考虑十五年以后再放开二胎。梁建章先生和黄文政先生随后发表了“回应”这一观点的文章:中国人口在10亿以下是否更合理,该文事实上是他们多年来观点的重复。他们反对“适度人口论”,认为中国人口将走向下行通道,应马上全面放开生育。在该文中,他们认为“曹教授在经济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从上述言论看来,曹教授对人口问题了解有限,而且可能深受‘适度人口论’的误导。”

     我们认为计划生育的真正理由并不是“适度人口论”,而是“人口极限论”。因此,梁建章和黄文政先生并没有批评到真正的点上。根据梁建章、李建新、黄文政先生合写的书《中国人可以多生!》,以及梁建章先生和黄文政先生在财新网上发表的大量相关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人口的常规问题略知一二,但对涉及计划生育最关键的人口极限问题,不是“了解有限”,而是“相当地有限”。事实上,没有任何人会认为人口应当绝对地越少越好。曹教授是认为一定时间之后放开,而没有认为说“永远不应当放开”。

极限的普遍性

任何科学领域都有极限范围内的“常规问题”和超过极限的“非常规问题”之分。以下列举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极限问题案例。

妇产科领域:      巨大儿,中国医学定义为出生后1小时婴儿体重超过8斤。另一个完全否定计划生育的易富贤先生是妇产科领域的博士后,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他在其《大国空巢》一书中认为人口像妇女的产道一样可伸缩,是没有极限的。胎儿极限主要取决于“骨盆”,更精确地说是“真骨盆”,它的大小不可能任意伸缩。即使是任何妇女的产道也显然绝不可能是无限可伸缩的。易富贤先生在完全无视、甚至曲解自己本专业领域极限问题前提下,却跑到人口领域来完全否定人口极限的存在,显然不可能是科学的结论。易富贤先生在《大国空巢》第6章中宣称,“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如果有人问易富贤先生:“谁能断言胎儿体重上限?”,易富贤先生将会如何嘲笑对方,就知道人们将会如何嘲笑易富贤先生在人口领域的妄言了。

计算机:          最大处理能力,最大内存容量

呼叫中心:        最大坐席容量

    梁建章先生是从事网络旅游领域的行家,不可能不知道其后台呼叫中心和后台计算机系统等资源的极限量是多少,以及超过这些极限值导致系统崩溃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作者所写的《生态社会人口论》一书刚出版时,携程的计算机系统就发生了崩溃,中止业务十几个小时。事后携程内部声明是计算机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但想必是上天有意要提醒一下梁建章先生,在否定人口极限之前,先冷静下来关注清楚自己领域的极限问题。如果梁建章先生向市场宣称他的企业呼叫中心坐席容量和计算机系统的处理能力是完全没有极限的,试问一下他的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们会如何地嘲笑和指责这是在进行商业欺骗。

公民权力:        法律本身就是对公民权力极限的界定。因此,想以生育权来否定计划生育的思路显然是不可能成立的。情欲的满足是生育权满足的前提,它也是人的权力,但能因此而认为情欲的满足是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吗?对此,也请李建新教授以及用生育权来否定计划生育的法学界专业人士们认真考虑一下自己本身的专业性问题,不要在面对他人最简单的批评时,连从法学专业角度为自己进行辩护的嘴都张不开。

测量仪器:        量程、分辨力

感觉生理学:      阈限

生理学:          生理极限

力学:            弹性限度

电子:            击穿电压,饱和电压,截止电压

化学:            相变点,临界值

家用电器:        输入电源耐压、冰箱最大容量、音箱最大输出音量、

                  微波灶最大功率、空调最大制冷量......

交通网络:        以尖点型突变描述的最大通行量

通信网络:        带宽,最大交换能力

建筑:            承载量

桥梁:            安全通过重量

轮船:            额定载荷,额定载客量

汽车:            最大载重量,最大载客量

飞机:            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载客量,最大载重量

平面媒体:        版面

互联网媒体:      首页,存储量,CDN带宽

电视媒体:        频道,播出时段尤其是黄金播出时段

导弹:            最大射程,毁伤半径,逃逸速度

航母:            飞机运载量,单位时间内起降飞机数量

雷达:           最大发射功率,探测距离,探测精度

核武器:          临界体积

……

所有科学细分领域(包括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极限名称各不相同,原理却都是相似甚至完全一样的。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导致质变,这个“一定限度”就是极限。这是适用于一切科学细分领域,达到哲学级别的规律。梁和黄在文中指责“适度人口论”是一种“心理幻觉”,其实他们想轻易去否定“极限存在”这个哲学级别的普遍科学规律才属于狂妄到超过极限的“心理幻觉”。

目前盲目反对计划生育者,几乎全是对人口学外行的人员,属于“无知者无畏”。我们在讨论过程中,无论反对者是属于学术界的人士、其他专业人士还是民间人士,先不谈人口问题,请反对者告诉我们他(她)自己最善长的专业领域是什么,我们先在他们自己最善长的专业领域来讨论极限问题(我们所说的是整个科学的任何学科细分领域,可以随便由反对者们任选)。只要提出这样一个绝对有利于对方的挑战,却至今无任何人有胆量应战。为什么这些人可以狂热地认为在人口领域不存在极限,却都不敢、也都没有任何勇气在自己最善长的专业领域讨论极限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人口极限问题的完全无知,也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在自己最善长的专业领域否定极限存在的话,将会如何地被人耻笑。无论是谁,他们自己最善长的,都是要靠它们来保饭碗的知识,不得不严肃和慎重。而对不是属于自己饭碗的人口学领域,似乎都可以随便跑进来掺乎几句了。如果中国的人口政策这一如此重大的问题,竟然主要是以受到这些纯属“无知者无畏”且完全不负责任的外行观点主导,无疑将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犯颠覆性错误的风险。

在这种无知者无畏精神的指引下,盲目反对计划生育的跟随群体,几乎全是以漫骂、人身攻击以及保持自己纯无知等方式在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环境下能有任何科学和理性的讨论结论吗?即使曹和平教授微博上转引媒体的,对人口问题完全中性的文章,也都引来无数纯无知者的极端漫骂。这是理性讨论问题的方式和环境吗?

    专业人士不能仅因自己的专业就欺负作为外行的公众,但科学的专业性也绝不能任由不负责任的“外行”来欺负。

人口极限问题

与所有领域一样,人口学领域同样存在常规问题与极限问题两个方面。这两个不同方面的问题,其研究对象、内容、范畴和研究的数学工具等都是完全不同的。常规人口学是以统计学为数学工具,学术界一般公认它始自于1662年英国学者J.格兰特发表的专著《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而人口极限是以突变论、循环因果律,以及农业、工业等生产技术能力为基础。一般人们所熟知的马尔萨斯1798年6月7日匿名发表的《人口原理》是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开始。虽然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属于人口学,但单纯常规人口学的规律是绝对不能直接拿来用于解决非常规人口学问题的。就如同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形变规律绝对不能直接用于解决材料塑性形变问题一样。

易富贤、梁建章、李建新、黄文政等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士对这些最基本的科学常识性的区别应当说也都是“了解相当地有限”,以为自己懂点常规人口领域的统计学知识,就可以在完全无视本专业极限问题的前提下,本着“无知者无畏”的精神,跨界到人口领域来否定人口极限的存在。

    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完全取决于实际人口与人口极限之间的相对关系。人口极限的精确计算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目标和方向。我们绝非计划生育的盲目支持者,而是将最积极地鼓励生育一直到最严格地控制生育等完全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人口策略,完全统一在单一理论体系之中。只有做到这样的程度,才有可能是真正的科学。一切单纯地绝对支持或绝对否定计划生育的观点都不可能是科学。完备的规律如下:

  

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极限的相对关系

  

应当采取的人口策略

﹤﹤

鼓励生育和移民

~ ﹤

自主选择

仅宣传引导

宣传加一定程度的控制

﹥﹥

严格的人口限制(一胎政策)

   

极限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固定的量,极限可无限增长并不能证明无极限。这一结论在《生态社会人口论》中有详尽科学的证明。以计算机科学为例,计算机处理能力是所有人类创造的技术中增长最快的之一,根据摩尔定律,它的计算速度每18个月增长1倍,但从来没有任何计算机专业界的人,会认为计算机的能力可以被当作是没有极限的。其他领域就更没资格以极限值的可增长来否定极限存在了。

过去人口极限问题是属于“人口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前面所提反对计划生育的学者们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关键性的人口学分支学科的存在,更证明其无知者无畏到何种程度。客观上来说,在这个领域的确存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缺陷。传统人口极限研究上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体系,它们是逻辑斯蒂方程,土地人口承载力,生态足迹。我们也从未见到过前面反对计划生育的学者们认真论述或批评过这些关键性的内容。

    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无论是理论上还是计算的精确性上的确都存在根本性的问题。《生态社会人口论》引入了突变论、循环因果律以及公理化方法,建立了人口极限方程组,从而为完善地解决人口极限问题在理论和计算方法上都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过去人口极限问题上的不完善,客观上为人们对此问题认识的混乱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梁和黄文中提到,过去很多人口趋势分析方法中前提假设参数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结论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说这种情况在以往人口极限研究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仅以此来否定人口极限,就如同以气象预报有偏差为理由否定气象学是科学一样荒谬。人口极限方程组方法的前提和公理基础完全排除了任何可变的假设,它将一切可变的因素全都变成方程组内的自变量,因此可以覆盖一切农业和工业技术发展、自然气侯变化等所有可变要素。会有人胆敢站出来否定建筑物存在极限吗?显然不会有,因为相应领域极限问题的科学研究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没有类似大多数反对计划生育者这样盲目和混乱认识的空间存在。在今天,人口领域这个空间也已经被《生态社会人口论》从哲学、科学理论和计算方法与技术上彻底封闭。因此,在此建议人们不要再妄图跨界跑到人口领域闹很低级的笑话了。

一切科学的认识都是有历史性的,都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这本身并不奇怪。对这种不足可以有两种方式对待,一是认真地将其看作自己的机会,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在原来认识基础上改进它,从而作出符合科学规范的创新性工作。二是看到某些科学领域竟然还有缺限,解决不了相应的某些问题,就欢天喜地跑过来以为可以随便放肆地讲点什么都无所谓了,以至于到了连最基本的逻辑、哲学原理和本专业的基本科学常识都不顾的程度。很不幸,梁建章先生和黄文政先生,还有易富贤先生等,您们属于哪种情行想必到现在应该可以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了。

    即使要想去否定现阶段的人口政策,唯一可行的科学途径是老老实实地按人口极限方程组方法更精确地计算出人口极限来,并以实际人口量与人口极限量的相对关系作为唯一讨论的依据。如果以上反对计划生育的学者们真的对此科学问题有兴趣,可以通过这个正常途径来进行讨论。超出这个讨论范围的因素,全都属于逻辑上毫无关系的,如同想用“1+2=3,10+12=22”来证明“人生病了不应该吃药一样”荒谬之极的事情。如同要确定一辆车到底是否可以通过一座桥梁时,除了讨论车的重量和桥的承重量两个因素之外,车上乘客的性别比是多少、年龄结构是什么,乘客里到底有没有易富贤和黄文政先生,装的货物是小麦、电视还是抽油烟机......试问一下讨论这些区别对解决相应的问题有丝毫意义吗?

超越人口极限的后果

超越桥梁极限会导致桥塌车毁,超越楼房承载极限会瞬间导致楼房垮塌,超越船舶载客极限会导致船沉人亡,超越胎儿极限严重者有可能导致母婴双亡......

与任何领域超越极限类似,超越人口极限将会导致短期内人口大崩溃的惨剧。人口大崩溃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假说,而是历史上屡次实际发生过的事情。以人口极限之外的众多因素作为支持和反对计划生育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它们包括但不限于:生育权、因丧子带来的无子女问题、性别比、老龄化、劳动力......这一切问题本身的确都是需要解决的常规人口学问题,但它们都必须是在不能超越人口极限的绝对前提下进行讨论才有意义,如同必须在楼房不能塌掉的前提下才能讨论住在楼里的居民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一样。

    中国当前的人口政策到底该如何确定,我们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阐明。只有在真正科学的人口极限理论指导下,问题才会得以完善的解决,人们的心中才会因此而豁然开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30 19:10:13
感谢楼主的邀请。不过,我目前确实对生态人口论没有兴趣。经济学总是从生产过程来探讨此类问题的。所以,所有这些人口论,可能都带有庸俗经济学性质,因而可能是非常错误的。
再说,私有制本身就是战争,就是人口生产的催化剂,不仅如此,在现代生产力已经远超文明人所能控制的条件下,人类这一物种的迅速毁灭已经极具现实的性质,如此说来,限制人口生产,或要求一部分人、一些民族绝育的言论,更不合时宜了。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30 21:31:48
同样感谢楼主的邀请。
以此坛内的一篇旧帖应付吧。
[张建平] 被市场绑架了的人口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87588&page=1&from^^uid=71625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