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父无需说“问心无愧”(连载十二)
最近新浪新闻极客采访了中国计划生育之父的田雪原——文章标题是:“计划生育之父”田雪原:只生一个孩子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文中提到田雪原说“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而且我认为我是完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于是,计划生育之父说“问心无愧”的帖子充满网络。
1981年参加完国际学术会议后参观珍珠港的田雪原
说到“问心无愧”,网络上百度百科解释是:问心无愧是一个成语,道家理念指随性而为,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如果在做一个重大的决策之后,使用“问心无愧”这个词时,带有“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结果不好。虽然结果不好,但自己尽力了,因此问心无愧”的意思。如果说在计划生育政策这个事情上“问心无愧”,是在暗示说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结果是有问题的。原文田雪原的话并非完全做此判断,他还是认可计划生育政策的,只是有些问题存在。
1980年8月5日光明日报刊发的田雪原文章“为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翻案”
事实上,如果看过最新刚刚出版的《生态社会人口论》,并且能理解该书提出的人口大崩溃理论就会明白,田雪原先生不仅不需要有任何感觉“问心无愧”,而且应当为他们这一批先行者创造了一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而“深感自豪”。尽管我们无疑认可这个政策的制定并非完美,执行过程中也的确有很多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抗日战争也有很多值得吸取的教训,也有很多问题,如果当时具体策略更好,损失可能会更小一些,战果可能会更大一些。但中国当时制定并执行了抗战的战略,并且在近百年来第一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获得了对外战争的全胜,用“深感自豪”应当比“问心无愧”更为合适。
如果能理解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避免了重复人口大崩溃的命运,就会理解到虽然为此付出一定代价,但它是功德无量的。与7亿到10亿中国人在人口大崩溃的短期内死亡相比,人们谈到的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哪个问题还是值得一提的问题呢?
避免了一次翻车事故,事实上挽救了一整车人的生命,虽然这一车人可能并非人人都知道、并且理解他们的生命曾经被挽救,他们有些人甚至可能会抱怨挽救过程让他们承担了一些痛苦或麻烦。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至今不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甚至痛恨这个政策让他们承担了一些成本或代价,但他们的生命可能就是因此政策而被挽救。如果他们能理解到中国历史上,以至整个人类历史上人口超越极限而产生的人口大崩溃时期人类命运的惨烈之重,能理解并品味全社会人口50%-90%的人短期内死亡是什么概念,这些可怜的人们就不会再去对这个政策有那么多偏见了。
《生态社会人口论》出版已经有一个多月,在网上每1、2天就会发出新的介绍文章,并且都都传递给了主要的反对计划生育的学者们。一开始我们就明言,这本书会对所有反对计划生育者“一剑封喉”。虽然有些反计派人士一开始试图反驳,但只要几句话递过去,对方立即就哑口无言了,没有任何人能在《生态社会人口论》的理论面前完整地走上三个回合。我们不是用网上大量出现的不理性语言让对方哑口无言(不理性的语言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理性,不可能让人家服气的),而是用完全平静和冷静的说理做到这一点。这才是理性和科学的伟大力量,也是中国当前的社会,以及网上最需要的力量。
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的《生态社会人口论》
《生态社会人口论》- 京东图书
《生态社会人口论》- 当当图书
《生态社会人口论》-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