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盲目反对计划生育观点一剑封喉?(连载十四)
呼唤理性和良好的网络环境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恋在全美国合法化,从而使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同性恋合法化的国家。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在全美国掀起巨大的争议声浪。很多不同的观点相互对立、争论非常强烈。人们从伦理、宗教、子女教育、基因进化......等等很多方面去争论这个问题。但是,无论争议有多激烈,极少见到用暴力性的语言进行互相对骂的。
互联网是一个最自由、快速和普遍的信息、思想传播环境,它本来可以提供人们相互之间很好的交流平台。但是,如果网上充满的是不理性的人身攻击、漫骂等语言暴力,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思想和观点交流。大量专业的有知识和修养的人见到这种环境,大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极度不理性的环境而难以在这种环境里发声,从而知难而退或不屑于在这种环境里交流。一旦这样,就会使网络更加充满、最终锁定在只能是极端纯无知的语言暴力循环因果之中。
从目前看到的国内大量网上反对计划生育的观点看,基本都属于:
1.对计划生育喊杀喊打,只是简单通过激起仇恨来讨论问题;
2.对支持计划生育者进行人身攻击;
3.拒绝研究真正与人口极限相关的知识,保持自己的纯无知状态。
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和名人,因为真正思路观念和知识的匮乏,往往也对这种潮流推波助澜。他们自己就经常用语言暴力去吸引眼球,在他们的网友跟贴上同样充满了语言暴力。一切专业的研究都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之中的,都可以有批评和改进。但在中国网上已经形成一股很普遍的极为负面的状况。一些名人并不是认真地想从专业的领域本身去研究和讨论该问题,而是从该专业问题的覆盖范围之外对这个领域发起“外行攻击”。相应专业领域的人士往往只专注于本专业领域范围之内的问题,对于“超视距攻击”的外行攻击也常常无能为力,他们提出的任何专业解释常常被这种攻击打得不知所措,这就使这种外行攻击往往处于一种无可阻挡的状态。有些攻击甚至根本就不是什么观点和意见,而纯粹只是一种辩论技巧的炫耀。这样一来,他们就从这种难以阻挡的攻击之中获得极大满足感,并吸引大量其他非专业的网友聚集在其周围,采用更为激烈的外行攻击方式一起分享这种满足感。
但是,这种满足感必须锁定在纯无知状态才能有效,因为一旦真的进入相应专业领域,他们知识的匮乏就体现无遗,相应的满足感就享受不到了。要想真的在一个原来自己非专业的领域具备足够专业素养,将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真的去经历这种艰苦的任何打算和想法。
在真理面前是应当人人平等的。但正因为如此,在具体的真理面前人与人是相当不平等的。因为只有对相应具体真理进行了艰苦认真研究的人,才有更高的发声地位,否则就是严重地不平等。一个从未对具体物理学问题作过研究的人,怎么可能与爱因斯坦有相同的在物理学领域发声的地位呢?但很多意见领袖却只是想以这种外行攻击方式,试图不公平地获得具体真理的发声地位。
这种状况是很糟糕的,对于知识界可以说是一种很恶劣的环境。一些花费终身精力和代价去研究某个专业问题的学者,到最后却发现在这个领域说话的地位还不如一个什么工作都做过的外行。这会让知识界产生什么样的心态?现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大争论过后,专业领域的博士生导师(也不是真正相应专业的导师)竟然公开向一些外行的名人表示支持,而这种支持并非真正专业的表达。这样的局面更会让真正专业知识领域的人“灰头土脸”。
真理越辨越明吗?未必,要实现这一点前提一是所有人都得会辩论,二是得有一个良好的理性公平的辩论环境。如果缺乏这些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只有会辨的能赢,与是不是真理完全无关,更别奢谈能越辨越明了。现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一是掌握真理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辨(或不屑于,或常规学术渠道里不容许通过辩论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观点),二是没有理性公平的辩论环境,这就是网上越辨越浑的原因所在。
计划生育领域可以说是这种外行攻击最激烈的战场。因为反对计划生育的几个“外行”还不能说是完全的外行,易富贤(威斯康星医学院博士后),梁建章(乔治亚理工学院电脑系硕士学位)不仅学历都相当不错,而且都是有统计学知识功底的人。统计学的确也是人口学基础数学工具。
另一方面,人口问题表面看来深度也不象很多自然科学领域那样深,那样隔行如此隔山。并且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都算是该领域研究对象的参与者,本身就具有大众化的特点。因此,来自这些人的攻击的确是最有威胁的外行攻击之一。某些象转基因等领域的外行攻击者专业知识距离就相差太远了。因此,如果在这个领域的“一剑封喉”都可以成功,意味着其它所有领域都将容易多了。其实,在互联网上普通网友发几句牢骚,讲几句粗话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意见领袖如果带头这样做,其影响力通过一些“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的意见领袖不断放大,就会在整个网络社会形成非常大的持续负面影响,最终变成一种特定的负面网络文化。很多意见领袖只管对自己的支持和点击率的提升,根本不顾忌这种支持的方式,极大助长了这种网络邪风。客观来说反对计划生育的主要意见领袖本身个人言论还算是相对平和的,但因为这个领域问题本身的高度敏感性和广泛性,远比其它领域更易激起不理性的反应。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技术环境,但并不是有了这个自由的技术环境,人们就可以获得思想交流自由的。如果网友们自我使用和管理不好,全是充斥暴力语言,人们就无法自由地交流。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非中心化的空间,它是非常难以进行中心化管理的。因此,管理好互联网的言论环境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互联网文化环境,通过网友的自我管理去净化这个空间。对所有网友来说,网络就是我们自己生存和交流的空间,我们自我管理和净化这个空间,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真正良好的交流和网络生活环境。
净化网络空间的良机
一般来说,不同观点相遇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双方辩论得热火朝天。一方的观点被另一方反驳,针尖对麦芒。媒体或网站时常也希望看到辩论发生,这样更热闹,因此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生态社会人口论》6月初刚出版准备在网上发布连载介绍文章时,我们很清楚,只要这本书的理论被社会大众所知晓,盲目反对计划生育者的论点差得远远不在一个层面上,一下就会被“超视距的攻击”打蒙了。一些亲朋好友也建议不要用“一剑封喉”一词,别让所有反对者都一下说不出话了。因此,建议是否一开始不要把话说得太透,让反对计划生育的人也有机会反驳一下,这样有可能在网上或媒体上吵起来,有利于宣传效果。但很高兴地发现,这种担心事后证明是完全没必要的,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死锁的低层次争论不会一下就解开,中国网络空间的恶劣环境污染状况已经长期存在,不会一下就消失。
该书最初介绍的一些微博文章很快被一些支持计划生育的网友转发给主要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微博帐号。有些帐号的确试图进行辩论,但仅仅2、3个回合,几句话下来,对方立刻就完全熄火了。而且对于知识水平越高的对手,交锋过程反而越简单。对于知识水平最高的人,应该非常明白基本的道理,高手过招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对方立刻哑口无言。对于有较高知识水平,但事实上对人口学的学术问题并无认真研究的人,最多2个帖子过去,对方也立刻就没有任何反应了。反而对于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网友,要费更多一些精力,但也最多只是2、3天时间内,并且只是在工作之余应对几下就解决问题的事情。这并不是通过相同的语言暴力,而完全是通过说理让对方瞬间哑口无言。这充分证明了该书理论所设定的精确打击力的空前强大。本书所提出的理论是全新的,因此他们之前肯定完全没见过,并且只要一句话就直指他们过去混乱观点的最要害之处,而完全不是过去人们常见的你来我往无休无止、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长期辩论。突然看到这些全新的观点,他们脑子里一片空白是预料之中的。
但是,我们不仅与反对计划生育的网友进行说服工作,还有很多是在说服支持计划生育的网友,不要采用与辩论的对手类似的语言暴力,虽然在一开始这些支持我们的网友感到很不理解,但他们逐渐会明白。并且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呼吁所有网友,应该用理性的语言进行交流,在网上没有人能阻止您进行理性的思路和观点交流。暴力语言事实上堵死了所有人正常交流和发表观点的机会。
在重磅文章的“计划生育之父无需说‘问心无愧’”(连载十二)和“计划生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没有之一”(连载十三)推出之后,网上瞬间沸腾,长期积累的支持和反对计划生育的网友都强烈地加入论战,最初是大量的恶语相向,人身攻击,但在短短2、3天之后,大量网友的语言很快就开始变得理性了。
虽然一两次交锋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但这已经充分证明了《生态社会人口论》的理论所具有的空前强大的威力。我们之所以在该书出版的一开始就亮出“将对所有盲目反对计划生育者一剑封喉”的高调口号,就是要进行一个科学实验,来实际测试和验证一下该书所具有的空前强大的威力。这样做是要冒相当大风险的,因为在过去,是根本没有任何人敢于想象面对网上大量匿名用户,能仅仅通过说理让大家平静下来。但如果只是事后才总结,那就无法以科学的精确计算和预测方式来进行验证。
为什么有能力“一剑封喉”?
在计划生育问题上,我们在发表相关文章之前,理性的和支持计划生育者很少发言,因为只要他们一发言,就马上被反对计划生育者用极为粗俗的语言暴力骂回去了。
但是,在《生态社会人口论》相关文章出现之后,基本上是出现一个语言暴力的,几个回合,甚至只要一个回帖过去,对方立刻就平静下来。我们是采用绝对避免任何语言暴力,只是用充分说理的方式让对方心服口服,无论对方语言暴力多么强烈,都绝对坚持这一点。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空前的效果,是因为我们掌握理论的空前强大,使得所有非理性的,在过去仅仅靠非专业的语言暴力就可以畅通无阻的攻击方式受到从未见过的打击。
事实上,因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生态社会人口论》的网友,大多都还没真正看过这本书,因此,反对者的攻击基本都还远远停留在这本书所建立理论的主要战场之外,真正具备核心杀伤力的理论武器还远没有亮相。即使是这样,过去不理性的舆论已经是被驳得人仰马翻。他们所能亮出的所有攻击方式都早已经在《生态社会人口论》理论精确设定的“超视距攻击”范围之内。在被驳得脑中一片空白时,还完全不明白攻击是从什么地方打过来的。与过去专业领域的人士在非专业的“超视距攻击”面前被动挨打完全不同,这次我们具备的是“全知识领域”的覆盖打击能力,从而反过来对盲目反对计划生育的观点形成超视距攻击能力。他们过去仅仅凭辩论技巧就可以畅通无阻,但在另一个同样强大甚至更为强大的辩论技巧,加全知识领域覆盖能力面前,就只能平静下来了。
“一剑封喉”是否不让人说话?
在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人有能力阻止别人说话。“一剑封喉”并不是绝对反对人们的某种观点,也不是绝对支持某种观点,它只是反对用盲目和非理性的方式进行交流。它的目的是为使言路真正畅通,使各种观点的人都能够理性的讲话。它不是反对表达任何观点,也不反对任何立场,只是反对把观点交流全变成辩论技巧的极端炫耀、喊杀喊打和人身攻击。事实上,《生态社会人口论》并非绝对地认为就应该计划生育,它是把支持和反对计划生育的观点都包括进来了。它并不是反对人们去反对计划生育的立场,而只是告诉人们要想反对的话必须采用的正确反对途径是什么。它也不是绝对地支持计划生育,而只是告诉人们进行计划生育的条件,和控制人口的精确数量是多少。因此,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计划生育,都只有通过《生态社会人口论》,才能找到真正科学的依据。它是目前所有支持和反对计划生育最科学的共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