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2.3.1.4各种因素与战争的交互影响战争是一个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的过程,除了自身对战争的过程有影响外(广义动量定理),敌人的力量变化(九变篇),自己和敌人所处的位置(行军篇),不同地形因素(地形篇),各种战场情况(九地篇),特殊武器(火攻篇)的使用等,都会互相产生影响,我方通过诡诈,利益与害处等来驱使敌人,通过观察,向导和间谍等方式获得情报;敌人也同样会依靠这些手段来应对。战争是一个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种因素都会对战争产生影响,关键因素产生关键影响。
2.3.1.4.1敌我双方的交互影响——九变篇战争中敌我双方会互相使用手段来迷惑和欺骗对方,互相使用利益和害处来驱使对方,使敌人暴露或产生弱点,消弱敌人的力量,以便进行打击。所以有些利益不应该去争取,应该以全局的利益为衡量标准,而不是局部利益。孙子在九变中说:“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这些利益是敌人的诱饵,那么不要上当,如果这利益与全局利益有冲突,也要以全局利益为衡量标准,放弃局部利益,做到有所不为。
在企业管理上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有所不为反而能获得更大的成果。企业家乔布斯说:“决定做什么跟不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他的一个过人之处就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乔布斯砍掉了大部分产品,只生产专业级的台式机,专业级笔记本,消费级的台式机和消费级的笔记本四种产品,结果苹果起死回生,再次回归高速发展轨道。
从有效产出的角度来说,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不会增加有效产出;相反,还会降低有效产出。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会浪费资源,时间,力量,并占用了空间,而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在该做的事情上,而产生更大的产出。TOC理论创始人高德拉特在经典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福特的流水线生产和丰田的TPS生产方式时写道这两个理论遵循的四个核心原则之一就是:“废除局部效率”。局部效率会增加库存,降低企业的有效产出;而有效产出指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TPS系统迫使整个工业界改变对库存的看法,从视之为资产,变为视之为负债。
管理学家赫尔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中关于手段-目的链中写道:“某些目标必须依赖于其他更远大的目标才能发挥作用。这个事实导致目标的层级结构,每一层相对于其下层都是目标,相对于其上层又是手段。通过目的的层级结构,行为得以保持完整性和一致性,因为每个备选行动方案都使用综合的价值尺度,即‘最终’目的来衡量”。西蒙强调通过最终目标来衡量备选方案,保持行为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中间目标要服从最终目标。孙子强调的有所不为也是在说不要为了中间的目标利益而损害了最终的利益。
从广义经济学的角度说,做了该做的事情会增加利益,而不做不该做的事情会降低成本,从而使盈余最大化。
孙子在地形篇也表达了要以全局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为重的思想,他说:“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保全百姓,符合国家利益是决策的最高准则,所以在现实中不符合这些利益的事情就不应该去争取,国君的错误命令也不应该被执行。从这两段话衍生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因为前线的将领更了解对战的情况,比远在后方的国君更能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决策。
在战争中,打击敌人的弱点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成果,所以敌我方法均在寻求打击对方的弱点。为了减少自己弱点被打击的可能,则需要尽可能的有所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孙子在九变中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有所准备就不怕敌人的攻击,准备的越充分则越没有后顾之忧。有利的方面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成果利益,不利的方面会增加自己的成本,所以要权衡考虑利益与害处,做出合适的决策。孙子在九变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考虑到整体的利益,就不会因为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考虑到自己的弱点,就会有所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从而获得最大的利益盈余。
2.3.1.4.2环境对行军的影响——行军篇在战争中,行军和舍营是不可避免的日常活动,在行军和舍营时占据有利的位置,可以利于进攻和防守,防止处于不利位置而被敌人打击,产生大的损失。孙子在行军篇中说:“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现代的军事武器,军事装备,后勤等已有了巨大的改变,行军和处军的环境也相应的有了巨大变化,从古代的陆战发展到海、陆、空的全方位战争,而也从物理的地域发展到了信息战等,虽然古代的处军和行军的战术手段的指导意义已经不大,但其原理是相通的,增加处军和行军的优势,有利于获得战争的胜利。
2.3.1.4.3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地形篇地形对战争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地形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孙子在地形中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合理的利用地形可以增加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加我方与敌方的力量对比优势,增加胜利的可能。在1812年的拿破仑俄国战役中,拿破仑率领61万大军入侵俄国,俄国的兵力不到24万,拿破仑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俄国并没有进行正面的对抗,而是利用自己辽阔的地形,向腹地退却的同时实施焦土战略消耗法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发生了兵力对比的逆转,俄国成功的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总结说:“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可征服的”,而今军事的力量已经比1812年有了长足的发展,武器的性能更是产生了数量级的巨变,武器的射程和速度增加使“幅员辽阔”相对的变小了,从而地形的重要性在下降。地形的概念也应该有所扩展,不仅仅指自然的地形,也可包括地位,位置等等。孙子在地形篇中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道环境的优劣情况,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策略增加自己获胜的可能。
2.3.1.4.4战场对战争的影响——九地篇敌我双方的力量和地形等因素的结合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战场,在不同的战场则应该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比如进入死地,则不得不战,不战则亡。孙子在各种战场中提出了一般的指导原则“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快速的攻打敌人的弱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果,而如果打击点是敌人所依仗的主要力量,则敌人则会失去战斗力,他说:“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这是系统思考的方法,打击关键点,产生关键的成果,这也是TOC制约理论的核心思想。打击敌人的关键点可以产生最大的成果,而提高自己的打击能力也能增加获得的打击成果。孙子提出了通过将自己的将士置于无所选择只能努力的环境中,就能激发将士的潜力,他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论述过。
2.3.1.4.5特殊武器对战争的影响——火攻篇特殊的武器和作战方式可以增加打击的效果,火攻和水攻在古代是一种不同于兵器的特殊武器,孙子在火攻篇说:“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火攻和水攻可以协助打击敌人。在过去的战争史中,毒气弹,生化武器,甚至原子弹这些特殊的武器在战争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美国二战时期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一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
2.3.1.4.6情报对战争的影响——用间篇关于情报对战争的影响,我们在“如何判断和创造合于利的条件”这一章已经论述过,此处不累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