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两大矛盾:
一、它是实物,还是钱?如果是物,那么资本家直接可以占有它,就不会有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如果是钱,那么它与自己的定义相矛盾,因为工人不能印钞;如果它什么都不是,那就不是经济要素;如果都是,这种东西除非是黄金。
二、在经济繁荣期,企业有利润,能实现剩余价值,工人有工资;相反,在经济萧条期,企业减产乃至倒闭,工人失业,剩余价值无法实现
悖论不是错误,不是谬误,不是自相矛盾。悖论是逻辑、数学等上面的特定概念。
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既指货币,也指货物。
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过剩,产品过剩,是指货物卖不出去。
那么,卖不出去,资本家是不会购买的,因为,他不会拿自己的钱购买自己的货物。
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亏损破产,都是常态,普遍存在。
但是,
1,通常情况下,资产阶级整体上不会亏损破产,个别的或多或少的资本家个体会发生亏损破产。
2,假设万一情况下,资产阶级整体亏损破产,那么,这同时造成生产要素的降价,因此,可以指望在下一阶段被人们廉价购买,继续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历史上,世界大战、改朝换代、天灾人祸等等,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亏损破产。这可以看成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点,时点,个别点,而不是时段、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