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917 0
2015-10-23
别看问题简单,答案未必简单。
银行的钱是银行的。同义反复。“的”作为语助词,在此指领属。银行的钱并不全归银行所有,正如您借别人的钱不归您所有一样。不管是柜台上的、库房里的、账户中的,银行的钱至少有%是别人的。包括向央行借的(再贷款、再贴现),向同行借的(同业拆借),向联行借的(结算占用),向公众借的(金融债券),向企业、居民借的(存款、储蓄)。至于银行的自有资本(当初拨入、如今股本或积累),其实有限。
银行的钱是居民的。说对了一半。储蓄比重不小,但银行也非皮包公司。说它“其实有限”,不是潇洒得一无所有。它的绝对值有法律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它的相对值有国际通例:瑞士跟德、法交界处有个名城巴塞尔,十几国银行大老板在那里聚会时定下规矩。银行的自有资本应能对付资产运用的风险,自有资本在全部风险资产中,应不小于一定比例。
银行的钱是企业的。这倒搔到了现实的痛处。银行的钱放出,成了企业的钱。银行借人家钱要付利息,人家才愿存款储蓄;企业借银行钱也要付息,银行才肯贷款贴现。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银行本有利差可吃,只是进出两边却有差别。银行借人家钱,连本带息,少不了也赖不掉;企业借银行钱,难免呆滞拖欠,弄得不好,本利无归。当然企业也有难处,这十几年不给拨款找贷款,利息越背越重,倒不如索性破产,破你银行的产。
银行的钱是国家的。这得从两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作后盾,法人代表在北京,家大业大,西方资信评级公司低估了我们的实力、小觑了我们的优越性,这是一。同时也要看到,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是阿里巴巴金库,敢借敢欠敢不还,人人会喊“芝麻开门”。银行漏损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和无底洞,又成为现实的巨大威胁。
银行的钱是公众的。国家财力不光是票子,要有物质保证。米少水多的大锅饭只是大锅粥。银行资金流失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最终吃亏的是广大公众。有钱的不是花钱的,用钱的不是挣钱的,不是银行(或企业)的钱银行(或企业)也可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这就是300年来信用制度和公司制度带来的成就。这种成就早已摧垮了传统所有制的防线。真想维护公有制,得对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作出产权界定,把好银行的口子,管好公众的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