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17 17
2015-11-20
大鹏鹏发言说:

纸上谈兵的是你的师祖,一句抽象就把有差别的劳动变成了无差别的劳动,而你老雷,不过是一个音轨罢了,纸都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20 16:22:33
大鹏鹏,你文化不高,囫囵吞枣。


概念内涵意义上的劳动,就是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社会的平均化的劳动,也是无差别的抽象劳动。

以上是不同意义上的抽象劳动。


那么,在经济学领域里,不妨选取后一种,应该选取后一种,即:所谓抽象劳动,就是平均化的社会劳动。

这种平均化劳动,就是无差别的,也是抽象出来的。

因为,我们日常看到的,总是个别劳动,总是各行各业的各个不同的产品。看不到混合均匀的平均化的劳动,平均化的产物。

还有关系式:

个别劳动之和=总劳动=总产物

1单位的总劳动=1单位的总产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16:53:12
抽象劳动,就是平均化的社会劳动。

狗屁,怎么平均的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17:01:15
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11-20 16:53
抽象劳动,就是平均化的社会劳动。

狗屁,怎么平均的的?
总狗屁数量÷狗的数量(或者其他有关数量)=平均数量=1单位数量

小学算术题,小孟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18:32:30
大鹏鹏发言说:
那么,劳价论的问题是什么呢?
按斯密及以后的劳动价值论者的价值定义和“等价交换原则”,就有:生产一定量某种事物的劳动量越高,即劳价论的价值越高,则一定量该事物的交换价值应当越高、购买力越强这个结论。而这个结论正显示了劳价论的自相矛盾。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引入进来,也是一样的悖论,不过是把个别生产者的悖论放到生产者群体看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0 18:33:48
大鹏鹏还发言说:

而马氏怎么做的呢?坚持斯密的单一要素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思路,但又要面对质疑,于是先从“质”上编造一个“抽象劳动”的说法,通过这个障眼法,似乎解决了不同劳动的差异性导致的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衡量劳动量的问题,再从“量”上编造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价值越高,交换价值越低”这种尴尬,而这同样没有解决其尴尬之处。因为,个别劳动时间高而“价值”低进而“交换价值低”,似乎解决了斯密的尴尬,但是,从群体角度看,依然是尴尬的,因为群体可以不顾什么效率要求,集体提高劳动时间,集体偷懒,集体造假,集体抬高“价值”,集体以低效率换取他人更多的产物。
马氏的补丁,还是遮不住斯密的漏洞,不过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已,骗人们上当。不过,在明眼人看来,不过是花拳绣腿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