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节: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竞争。
由于工人类型(生产能力X)是不可观察的,工资率w(X)无法随时变化,只能用一个正数w。
自然,由此劳动供给是w的函数(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嘛)。
只有当一个工人的不在公司工作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在公司工作的痛苦负效用程度)小于w的时候。
他才愿意为公司工作。
这段数学推导可见中文版P613页,原版439页,如有问题,欢迎提出。
(公式太多无法编辑,各位见谅)
在这个推导里面,我有个疑惑,公式13.B.3的分段函数中,出现了[0,∞]的形式,望数学强人指点。

结论是,非对称信息下,上述均衡不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为,公司提出的工资将无法实现良好的分辨能力,用一个最简化的例子来说明:
假定每个工人的机会成本相同。
当均衡工资率高于平均机会成本,所有人会进入工作;
否则,所有人都不会进入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区别这两类工人的生产能力,这表现在它对工资率的把握上。
最终造成,市场无法在生产和失业之间有效率的配置劳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7 17:00: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