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了第三章,也就是“经典需求理论”。
我想大家无论学谁的教材,这一部分相信都是下了大功夫的。
因此,这里我只把自己感觉在其他地方学不到,或者学不全的东西给大家列列。
先来一下内容简介:
偏好及其性质—>效用函数—>无差异曲线—>预算限制下的效用最大化&效用限制下的预算最小化—>对偶—>多种需求函数和效用函数的关系—>可积性)
3.B 介绍消费者的偏好关系以及它的一些基本性质。
我们始终假设这一偏好关系是
理性的,它提供了消费者可能消费选择的
完备的、可传递的排序。我们还将讨论另外两个性质,即
单调性(或它的更弱的形式,局部非饱和性)和凸性,这两个性质在后文的分析中将被广泛地运用。
3.C 考察一个技术问题:代表消费者偏好的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和
连续性性质。
证明并非所有的偏好关系均可用一个效用函数来代表。然后,我们建立一个关于偏好的
假定即连续性,该假定足以保证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的存在。(
到此学全五大属性:完备、传递、单调、凸性、连续。)
3.D 我们将开始对消费者决策问题的研究。
我们假定有L种商品,
这些商品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是固定的,独立于她的行动的(价格接受假设)。消费者的问题被构造成一个在瓦尔拉斯预算集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问题。我们研究的焦点是两个核心问题: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它体现在瓦尔拉斯(或市场,或序数)需求对应中;消费者的最优效用值,它由间接效用函数来描述。
3.E 引人消费者的支出最小化问题,它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研究效用最大化问题中的需求对应和价值函数的同时,我们也研究成本最小化中与之等价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希克斯(或补偿)需求时应和支出函数。我们还给出了关于支出最小化问题和效用最大化问题之间的关系的初步的正式考察。
3.F 我们稍作停顿,介绍对偶理论的数学基础。
这一内容为了解基于偏好法的需求理论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洞见。在初读本章时,3.F节可以略过而不失连续性。但是,我们仍建议学习这一内容。
3.G 我们将通过证明需求理论的几个最重要的结果,来继续我们对效用最大化和支出最小化问题的分析,这些结果进一步阐述了这两个问题所涉及的需求和价值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3.H 我们通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结束我们对基于偏好法的消费者需求理论的研究,即如何及何时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行为逆推她的潜在偏好。这个问题被传统地称为“可积性问题”。(
我一直很困惑于这个问题:如何通过其他函数反推直接效用函数?)
除了其他方面的用处外,本节给出的结果还将告诉我们,在3.B节至3.G节中所认定的、作为偏好最大化行为的必然结果的消费者需求性质同时也是充分的,因为任何满足这些性质的需求行为都能被理性化为偏好最大化行为。
上面,我们是从实证(行为/描述)的角度对基于偏好法的消费者需求理论进行研究的。在3.I节中,我们要考察消费者理论的规范方面,即福利分析。福利分析关心的是如何评价消费者的环境变化对其福利的影响。通过考察价格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这一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讨论了利用传统的马歇尔剩余的概念来度量消费者福利的问题。
在3.J节我们重新回到对基于选择法的消费者需求理论的讨论,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存在某种与偏好法完全一致选择法?有,这就是强公理。

[em09][em09]
一定要和前两章联系在一起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9 15:02: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