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55 0
2015-12-14

劳动价值论可重生再造(70劳动价值论重生再造要点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转形问题;生产价格

10、“价值转形”问题

价值转形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马克思是以此破解导致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破产的一个重大难题[见本(60)、(61)]。马克思的价值转形理论要说明的是:在没有垄断的前提下,抛开别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等等),按照价值规律,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具有不同有机构成的企业就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因为马克思把利润仅仅看成是活劳动的贡献);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里人们却注意到,具有不同有机构成的企业却具有相同的利润率。马克思是通过提出他的平均利润和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的理论来解决的。马克思指出,之所以发生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形,是因为各个部门相互竞争使利润平均化造成的。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生产部门因为利润率低,就会把资本转投到资本有机构成低的生产部门。通过资本转移,资本家会减少对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的投资,增加对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的投资。因而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将不断波动,最终将趋向一致,达成平衡。直到形成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转投才会停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形为生产价格。商品不再按价值(即成本加上剩余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出售了。

首先仅就生产价格理论中的资本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流向有机构成低的部门的说法而言,马克思的这种资本转投是不符合社会生产的现实发展的: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是在不断地提高的。马克思的那种资本转投只会使社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低,而平均利润率会越来越高,这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其次,从经济发展现实来看,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可以进行“拾荒”或“开荒”!),资本实际是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向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有净流入。因为只有大量使用机器(先进的科技成果),资本有机构成才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才随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提高利润率。最后,只有假定全社会都是使用简单劳动(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个前提),各部门的活劳动的剩余价值率才会都相同(人们常常没有注意到这一关键点)。但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劳动的复杂程度通常是很不同的,所使用的社会性潜劳动也是不同的,其剩余价值率就不可能是相同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的剩余价值率一般会高于甚至大大地高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这就是说,马克思假定不同部门的剩余价值率相同是不合理的。既然这个假定与现实不相符,以此为逻辑起点所得出的结论,也必然是与现实不相符的。

人们没有看到生产中的活劳动的减少是由先进的科技成果中的社会性的潜劳动来顶替的!我们知道,所谓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就是大量的使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中的社会性潜劳动的部门。本(55)已经指出,在使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的情况下,商品在市场交换中总价值的构成公式变为:

W=C+VL+I+MS+ML+Mi

这样,资本在运动过程的增殖量为ΔG =MS+ML+Mi。上述公式就能很好地解释在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时,即用于购买先进生产资料的不变资本C不断相对或绝对地增加时,因而MS所代表先进生产资料中所冻结的无偿性的社会性潜劳动在活劳动的激活后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价值也极大地增加,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VL不断相对或绝对地减少时,因而ML所代表可变资本所购买的劳动力的活劳动在市场交换中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也相应减少时,根据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界限的要求,总的表现为MS+ML+Mi的表观实际剩余价值就不会减少,甚至可以极大增加(即在市场交换中复活了的无偿性的社会性潜劳动所表现出的价值MS极大增加,抵消并可大于由于劳动力VL的减少可表现出的剩余价值ML的减少)。

这里的关键在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活劳动量的不同是由相应的科技成果中的不同量的社会性的潜劳动来替补的!总的表现为MS+ML+Mi的表观实际剩余价值是可以不变甚至可以大大地增加,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是很正常的,用不着所谓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用不着所谓的脱离市场交换的单方面形成于生产领域中的静止的先验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这种多余的转化。耗费大量经济学家精力的“转形问题”就是一个伪问题!在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看来,商品价值就是商品交换价值,其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

下面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所举的价值转形数值例子的表格和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的改造表格进行对比,就能得出,只要认定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的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而且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也高,那么,所谓的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就是不必要的。

剩余价值率只能相同的马克思的表格

  

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产品价值

利润率

Ⅰ,80c+20v

100%

20

120

20%

Ⅱ,70c+30v

100%

30

130

30%

Ⅲ,60c+40v

100%

40

140

40%

Ⅳ,85c+15v

100%

15

115

15%

Ⅴ,95c+5v

100%

5

105

5%

剩余价值率可以不同的重生再造的劳动价值论的表格

  

资本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

产品价值

利润率

Ⅰ,80c+20v

200%

20+20MS

140

40%

Ⅱ,70c+30v

133.3%

30+10MS

140

40%

Ⅲ,60c+40v

100%

40+0MS

140

40%

Ⅳ,85c+15v

266.6%

15+25MS

140

40%

Ⅴ,95c+5v

800%

5+35MS

140

40%

这里假定第Ⅲ生产部门的剩余价值中相对的社会性潜劳动的贡献为0,其它生产部门活劳动对剩余价值贡献的减少是由社会性潜劳动的贡献来替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