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2114 4
2009-02-05
一直都有个疑惑,希望大家能帮忙解决。

最早的货币是贝类,那么,从物物交换又是怎样过度到用贝壳当做货币?那时候又不像现在有政府,大家是怎样认可用贝类来做货币?而哪些人可以拥有贝壳?

有点愚昧的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办法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2-5 16:10:00
在没有政府或者集中的协调机制的情况下,某些物品自发地成为商品,与当时、当地这些物品具有适合当等价物的性质有关。在逐渐的交换过程中,某些物品能够被广为接受,成为其他物品的价值尺度。可以从节省交易费用的角度加以解释这些早期货币的出现,或者说提交这些早期的货币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

贝壳只是早期货币的一种,有贝壳的地方有贝壳。有些地方有牛皮,有些地方用牲口,有些地方用盐,有些地方用咸鱼。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易日趋频繁,需要更为一般性的货币,最终形成了以贵金属货币的交易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16:53:00
谢谢你的回答,但是依旧还是有些疑问。


在刚刚从物物交换转换到出现货币的的时候,如果说拿盐来当做货币,有些人有盐,有些人没有。有些人多,有些人少,岂不是不公平?不公平的交易,没有办法达成一致协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20:00:00
既然盐充当了货币,那么有盐的直接用盐购买物品,没盐的可以用其他物品换成盐之后再去购买所需的物品。既然某个地方把盐当成一般等价物,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可以较为便利地用物品和盐交易。

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其价值要相对稳定。对于每次交易,只是交换物品之间相当价值的让渡。盐作为一般等价物,对于每次交易都是公平的。比如一只鸡换二两盐巴,富人和穷人都是面对这样相对价格,依照这样的相对价格进行交易都是公平的。

即使没有货币,物物交换的时候,有些人物品多,有些人物品更稀缺,都会影响他们的交换手段的差异。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形成后,人们的相对财富并不会改变,只是度量单位不同了。即使今天也是这样,每次交易都是公平的。人大西门二元一个的煎饼果子,我们晚上下了晚自习经常去买一个。教授们比我们有钱,他们早上上班路上随手买一个也是两块钱。不能因为教授们有钱,煎饼师傅就索要更高的价格,除非有条件实施价格歧视。


归纳起来:财富的差异在货币形成之前就有,货币的出现和形成与之无关,货币只是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其实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小时候我们小孩子之间就有了自发形成的货币,比如玻璃珠子、画片等等。因为这些东西价值固定,广为接受。谁家小孩有“钱”没“钱”,不会因为用了小孩子之间用了玻璃珠子做“货币”之后就改变了。除非你自己做做出广为接受的玻璃珠子,或者画出广为接受的画片。后来又有了烟啊,请客吃饭之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2-5 21:26:00
哈哈~~豁然开朗~~谢谢你啊!!你的那些比方还真是~~~~够生活化。。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