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26 3
2016-02-07

除夕记忆:

(01)房地产,绑架经济的元凶!

(02)美元,外汇,中国债务危机

(03)推进城镇化与京津冀规划

(04)PPP落地难

(05)涨工资?可能没戏了

(06)互联网投资霜降

(07)超级金融监管

(08)人性--中国最大的危机


-----------------------------------

PPP是指在ZF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ZF为增强公共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以及降低财政支出。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伙伴的一种关系。



  在我国要顺利推行ZF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ZF(P1)要大力推广和引导,二是市场(P2)要具备实施条件。第一个条件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但第二个条件目前是一片沙漠,因此不论ZF付出多大努力,总是发现市场对接不上。而我们许多行业人员都把所有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局限在第一个P上,并参照国外经验提出各种解决办法,但PPP管理部门我认为已经做的很好。而我们对第二个P并未重视甚至没发现它的重要性,但第二个P才是PPP模式能否推行成功的关键,不过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社会力量创新发展。
    目前,对我国PPP内涵的理解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过度强调ZF角色忽略社会资本角色。由于PPP是ZF大力主导自上而下推行的,并且也一再强调推行PPP的背景是解决ZF的财务问题,体制问题,因此我们对PPP的理解几乎都是从政治角度出发了,在PPP的实施过程中强调的都是ZF责任和义务。目前,ZF在PPP的角色中已经做的很好,而社会资本的责任和义务,即承担设计(咨询能力)、建设(金融能力)、运营(商业开发能力)、维护(产品技术能力)的工作,这四项所涉及的市场条件我们每一项都不具备。
  二是过度强调政治行政模式忽略市场机制的作用。PPP本质上是种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在这个市场机制中我们核心要做三项工作: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金融模式的市场化。但是在这方面我看到行业中总结经验和问题的人很多,提出创新办法的人很少,许多人的办法都是借鉴国外的,大家都想找现成的,都想要ZF解决。
  从2014年9月财政部正式颁发第一个推广PPP的文件至今,我们一直面临一个PPP落地难的问题。一方面ZF的推广力度很大:中央各个相关部门及地方ZF颁布了一系列PPP指导文件,并推出了2万多亿PPP项目,各地省市也纷纷成立了PPP推行和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市场热情非常高,广大企业也积极投入到PPP的热潮中。但PPP落地很不理想。
    目前大家把PPP落地难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地方ZF的信用及法治程度不足,社会资本不敢轻易进入;
    第二,地方ZF债务高且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PPP的实施;
    第三,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融资主要还靠投资企业提供担保,而不是以项目未来收益权作抵押;
    第四,各个部门在PPP的推广方面由于部门利益导致实施的统一性协调性不高;
    第五,PPP没有立法土地政策制约PPP的推广。
  我们的PPP主要是借鉴英国等欧美的经验,这种PPP能在英国、欧美、香港、台湾等地顺利推行,也能在东南亚的小国顺利推行,但在我国大陆就无法成功推行,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的适用度最多只有25%(主要是PPPZF管理的部分)。因为中国的环境和条件与他们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ZF方不同,包括ZF行政体制、法治程度、地方债务情况等政治环境。
  此外,社会资本不同。欧美国家对PPP发展的相关市场配套产业链比较成熟(咨询、金融、技术、运营管理),因此,ZF只要做好引导规划,市场条件就能支撑PPP的顺利实施,但我国由社会资本方负责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所需的市场服务供应链几乎空白,PPP的推行没有市场支撑,全靠ZF力量推动;因此,不论ZF付出多大努力,总是发现市场对接不上。
  最后,市场规模不同。国外的PPP模式是种管理模式、融资模式和项目模式,但中国不仅仅是种项目模式,更是种产业模式。脱离PPP相关的产业链要素条件,只用行政方式和项目方式在我国推动不了PPP发展。(来源: 中国城市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7 13:41:30
PPP 是与国有企业改革及供应侧改革高度相关的政策方向。

受垄断势力和权贵阶层的阻挠,这个方向将是异常艰难的。

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11 12:43:51
从一些实践案例看,主要是政府这边变动多,变数大,没有稳定赚钱的好环境,所以民间资金观望居多。不赚钱谁来啊,赚钱了,政府又想改规则,多拿一点,这个ppp怕是要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2-11 12:44:57
从一些实践案例看,主要是-政-府这边变动多,变数大,没有稳定赚钱的好环境,所以民间资金观望居多。不赚钱谁来啊,赚钱了,-政-府又想改规则,多拿一点,这个ppp怕是要-坏

不知为啥这个帖子也要审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