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10967 12
2005-09-17

公元前645年以前,管子就提出一个职业划分理论,将人们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这一划分,比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的职业划分理论早300多年。管子充分肯定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认为手工业可以提供生产工具、作战武器和生活用品,商业则可以沟通有无,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打破生产和消费的界限。而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则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范蠡提出了谷贱伤农的概念,表明他已认识到价格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他创立了一个经济循环学说,在《计然》中,他根据天文学成就,将“天道循环”引起的年岁丰歉现象与整个社会经济情况联系起来。 李悝与色诺芬大约同时代。他提出了一切财富根源于农业的重农主义思想。这一观点与色诺芬观点类似,但其鲜明程度却接近于后来法国的重农学派。他还提出了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大约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孟子提出恒产论,主张维护私有产财产制度。孟子还提出轻视体力劳动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亦是不谋而合。 公元前524年,单旗就周景王“将铸大钱”,针锋相对提出子母相权论,意识到货币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职能。而色诺芬只是认识到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等等. 可见,与古希腊学者同时代,甚至更早的中国学者形成的经济观点与古希腊学者是大体类似的,有些且具有超前性。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开篇批评《老子》中的所谓“小国寡民论”。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一幅建立在寡欲、节欲基础上的理想社会的空想图景。司马迁认为,要把这作为现实政策付诸实施,就必须限制和压抑人民的经济欲望,到头来只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他肯定人的本能经济欲望。他认为,现实社会是普通人的群集。要讨论现实社会的经济,就要率直地承认普通人所共有的欲望,应把人的物质欲望当做已知条件来讨论经济.他写道:“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沦,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这就是说,人的经济欲望是自然的东西,它作为原动力,产生想要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求,从而经济活动也就活跃起来了。经济政策顺应人的经济欲求,使经济活动自由扩张,是最上者;运用权力予以压抑和限制,继而与民争利,则是最下者。 相对于先秦思想家而言,司马迁的这一思想在思想方法上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在先秦儒家看来,人的经济欲望应被限制在不致于给精神生活带来障碍的程度。道家则从贬斥人为而提倡无为的立场出发,把满足欲望也看做是人为而加以否定,主张去欲、绝欲,宣扬“知足”。墨家则较为重视经济,尊富,也认识到形成财富的财货生产的重要性。墨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利”作为哲学指导原则的学者。《墨子·经上》说:“义,利也。”在他看来,义以利为依归。“利”被看做是社会伦理的基础,而分辨义与不义的标准是以其行为之利人与否。利人为义,不利于人为不义。可见,墨子所谓的“利”是广义的,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非物质利益。法家也重视财富生产,但他们主要是从富国强兵角度提出这一主张的,而且强调的重点是农业生产。司马迁的思想则明显比儒家、道家的思想要务实和实际一些,继承了墨家和法家重视增加社会财富的思想,同时将增加社会财富的动机最终追溯到人类基本的经济欲望这一根源上。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其现实性与积极意义更为明显一些.

司马迁之后的古代中国经济理论就更是退化了,没有形成专门的经济学科目。

中国古代杂家太多,经济学术理由专著太少,何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18 09:51:00
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的划分,为西方自然科学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8 12:27:00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 读书最高 严重轻商。有文化的学者以研究商业等非正统流派为耻。我一直坚信中国人的智商之高,外国的很多经济学理论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应用 只是没有人出来系统总结。当我们看见一个外国学者的经典理论会惊叹于它的是角度的新颖和表达的巧妙——细想起来它本身真的不希奇 因为祖先门早就变相的用着

不是狭隘的民族观 是现在的一个文化现象吧 很多需要发掘的公理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8 22:25:00
楼上所说的确是事实。但我还觉得实践经验知识化、系统化相当重要,起码这是保证真知灼见连绵不绝,代代相传并深入发展的必要条件。另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你的实践若是不能系统化从而形成为一段论述的文字,你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众所周知,理论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足见实践形成为科学是何等重要。中国古代有许多能工巧匠,创造了许多连今人都不能为的许多工程和工艺。不难想象,技能“香火”之不续,与中国古代学术理论专著太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6 21:33:00
我们一定要特别地重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从实践到理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飞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27 10:52:00

请教楼主:古代哪国经济学术理论专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