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对理想条件的合理假设,经济学也是如此。自古以来的经济学之所以错误百出,是因为它没有建立理想条件。为了使经济学不再出错,我今天给它提出若干理想条件,抛砖引玉。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现象是由一个因素造成的,每个现象都是多个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有的是能被人感知的,有的是不能被人感知的;有的是与现象关系大的,有的是关系不大的;而且还可能有一些看起来好象有关系其实没有关系的因素也被搅和进来,这就给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比方说,电影院里出现一场斗殴,许多无辜者也被搅了进去,场面扩大了,结果警察很可能放跑了真凶,把无辜者抓了起来。
古典科学家也很象上面说的警察,他们都只抓“现行”,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从现象直接入手去研究,结果几乎没有不错的。例如,一只木箱放在地上,用手推它它就走,手一放它就停,于是古人就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力。”他们都没有感知到地面的摩擦力在暗里起作用。再例如,亚里士多德看到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他把石头和树叶拿在手里掂了掂,发觉石头比树叶重,就说“物体之所以下落得有快有慢,是因为物体有轻有重。”可见,他没有发现空气的阻力在暗中起作用,只发现石头比树叶重这个无关的因素。如果石头和树叶在真空中一起下落,有一只手在间断地顶树叶,造成树叶打着滚沿曲线下落,下落得比石头慢,亚里士多德看到这个现象,绝不会说上面的话。
其实,在他们得到那些结论之前,自然界就一直在提醒人们那些结论是错误的,不可以得到那些结论;在他们得到那些结论之后,自然界仍然一直在提醒人们那些结论是错误的,必须推翻。例如,用脚踢一个皮球,脚离开皮球后,皮球仍然向前运动,这就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从屋上同时掉下一大一小两块瓦,同时落地,就说明重的物体并不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可是,不知是因为当时的人太崇拜权威,还是懒得动脑子,他们对这些不和“规律”的现象都是视而不见,仍然迷信那些错误的东西。
后来出现了伽利略,据我所知,他是第一个把理想条件引入科研中去的人。他假设,如果地面是光滑无摩擦的,那么运动的物体在不受推力的作用下,可以永远匀速运动下去。再后来,牛顿在此基础上才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物理学才得到了革命性的进步,上面提到的问题才搞清楚。在理想条件下得到的结论,再反过来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现实问题,就容易多了。
科学上假设的理想条件还有很多,例如刚体、质点、真空、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试剂、完全密闭空间,它们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拿质点来说,物理学上把所有物体都看成质点,抹去了它们在体积、形状、材料上的差别,使问题变得很简单,从而得出了一切物体的运动规律。再拿完全密闭空间来说,化学上假设化学反应是在完全密闭空间内进行的,那么反应过程中就没有物质跑出和外界物质混入,这样反应前后的质量就一定是相等的,从而就得到了“质量守衡定律”这一基本定律。如果没有这个理想条件,化学家只抓“现行”,而现实中的化学反应是不可能在完全密闭空间内进行的,总免不了有物质的丢失和混入,要么是反应前的物质重,要么是反应后的物质重,化学家只看秤,那么就永远也得不到“质量守衡定律”。得到这个定律后,再反过来应用到现实中的反应中去,就可以知道有多少物质跑了或有多少物质混了进去;我们还可以知道,现实是“错误”的,只靠抓“现行”是不行的。
为什么理想条件会使科研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这是因为理想条件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这样就使现象变得非常简单,从现实现象变为理想现象,易使人看清事物运动变化本应该有的本原规律,易使人抓到本质。例如,“光滑平面”就排除了摩擦力的干扰,物体在受到动力之后,在光滑平面上的运动才是它的本原运动。“完全密闭空间”就排除了物质进出的干扰。再例如,在真空中树叶沿直线下落,现象很简单。
闲话扯得太多了,下面书归正传,说说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应该象自然科学一样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研究,以抓住经济活动的本原规律,否则经济学只能永远错下去。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经济学的目的是给人类找到一种使人类最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方式。人类的经济方式共有自给自足、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前一种已经被人类自然抛弃了,只有后面两种可选,是个两选一的题目。
那么究竟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呢,哪个经济方式才最合理呢?这需要研究,要有理论根据。
西经的经济学家都是从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直接入手研究的。而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往往是由很多因素共同造成的,非常复杂,直接入手研究根本就不能得到个所以然来。例如,现实中有的发达,有的败落,这个现象不仅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有关,还与政府的干预、坑蒙拐骗、生产技术、资源的多少、经营策略的高低有关,所以有的本不该发达的却发达了,本不该败落的却败落了,那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么多因素一股脑地混在一起研究,发达和败落的原因就很难找到了。比方说,在地上推一个木箱前进,木箱的运动状态就由推力与地面的摩擦力共同造成,如果把这两个力混在一起研究,就不可能知道推力和木箱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怎么办?只有先假设木箱是在光滑的地面上运动,探讨出推力和木箱运动状态的关系,即木箱运动的本原规律;并得出当木箱受的合力为零时,它将永远匀速运动下去(静止的情况就不说了)这个结论,然后再推动木箱在实际的地面上匀速运动,这时才能知道木箱受的阻力是多大(这时阻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然后才能知道在现实情况中推力和木箱运动状态的关系,并能清楚地知道摩擦力耽误了木箱多少路程。
同样的道理,面对许多因素造成的一种经济现象,也应该假设出理想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只研究人类的自发经济活动中的本原规律。找到这个规律后,再回到现实中,再把各种干扰因素加上去,这时一切经济现象就好象一碗清水摆在你面前了。可笑的是,因为西经的方法错误,找不到规律,一切都如一团乱麻,就说没有规律。
那么,应该假设哪些理想条件呢?我下面列出几种:
1 理性人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的,都合法经营,而且经营策略都一样高明。因为有这个假设,所以经济学里所说的富人都是合法经营致富的,穷人也都是合法经营致穷的。西经上也有理性人的假设,但是我不知道其内容和我的这个假设是否一样。
2 无政府假设。人类自发的经济活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3 标准人假设。所有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需求都一样,没有男女老幼的差别。你一次能扛200斤,我也能;你一天干8小时,我也是;你一顿吃半斤米,我也是;你喜欢黑衣服,我也是。(凭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时肯定又要有人质问我“现实中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你这样假设严重与现实不符,有个屁用?”我不知道牛顿在假设无摩擦时,是不是有人这样问他“现实中摩擦无处不在,你这样假设有个屁用?”)
4 资源无限假设。所有资源都是无限多的,要多少有多少。
5 技术无限假设。所有的人都掌握所有的技术,只要是能想象出来的东西,所有人都会造。
6 信息完全对称假设。所有人都象神仙一样,知道所有的经济信息。
7 标准消费品假设。同一种消费品都是一样的,例如所有的电视机都一样。
8 完全垄断假设。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人都完全联合在一起,就象一个人一样。其他人虽然有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但是他们不生产,因为时间上来不了。完全垄断是最简单的经济现象,应该先研究垄断,再研究竞争。
9 完全封闭社会假设。所研究的社会是完全封闭的,不与外界进行任何贸易。因为整个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和外星人进行过贸易,所以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个标准的完全封闭的社会。在这个假设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财富守衡定律”,即生产量等于消费量,消费量等于生产量;人类的贫富取决于生产量,与运输、交易、赢亏无关。
10 计划经济假设。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计划经济(原始共产主义除外),但是经济学不应该把它漏掉,应该研究它的规律,以便于市场经济进行比较,看哪个优哪个劣,只夜郎自大地守在市场经济里不行。计划经济里不能没有政府,第2个假设在这里不适用。
通过上面前9个假设,我们就可以把人类自发产生的经济活动大大简化,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本原规律。下面我就拿自给自足作个例子来开个头。
假设上帝降若干标准人并且是理性人散落到地球上,并给每个人半年的食物和适量种子。因为这些人是散落到地球上的,所以互不知道其他人的存在,这些人当然只能自给自足了。当然每个人什么技术都有,而且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那么他们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呢,会什么都有吗?我们只要分析一个人,就可以知道所有人了。假设其中有一个叫张三,我们就来分析他。
张三降到地球上,首先想到的是开荒种地。他什么工具都没有,虽然土地无限多,但是他一个人能种四五亩就很不简单了。种好地,农闲时间就去挖煤、伐树、建房、做衣服,做工具等。这时虽然他有造拖拉机的技术,但是他并不能造出来,因为造拖拉机需要机床等工具,还需要钢铁、煤炭、柴油等,这些东西都得一点点、一步步生产出来,需要消耗很多时间,虽然他是理性人,能把自己的生产计划到最完美的地步,也来不了,恐怕一辈子下来,他连一把铁锨也打不出来。他一生只能过饥寒交迫、缺东少西的日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消费品消耗的劳动时间暗地里严重制约着产量,即制约人类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自给自足的本原规律。本原规律尚且如此,如果在现实中,碰上技术、资源匮乏、天灾等就更糟了,所以自给自足这种方式不可取。
上一段分析总共用了理性人、标准人、技术无限、资源无限四个理想条件。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影响人类致富的主要是技术和资源的短缺这两个因素,现在通过在理想条件下的分析,消费品消耗的劳动时间这个暗藏的重要因素就浮出了水面,如果没有这样的假设,就不可能发现这个因素,这就好比如果不假设平面光滑就不能发现摩擦力一样,这就是理想条件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能看到,消费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在经济活动中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一直坚持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有分工协作,这样就使消费品消耗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给自足的这个缺陷。可是,市场经济在弥补了这个缺陷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缺陷,这个缺陷仍然严重制约着消费品的产量,使很多人永远都缺东少西,而计划经济则不另外产生缺陷。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本原规律的探讨,因为内容较多,我这里就暂时不说了。
(经济学是科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最好是理科的人来研究,可是现今都是文科的人来研究它,思维混乱不堪,难怪经济学要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8 18:19:55编辑过]
现在的马经对对人性的断言是:无产阶级是最大公无私的阶级、最具有远见卓识的阶级、最革命的阶级。这个断言是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等一切马克思主义义真理的最致命的基石。有了这个断言,经济上消灭资本、消灭市场、消灭价格机制、消灭货币,代之以大锅饭和计划,政治上从肉体上消灭所有非无产阶级,于是地球天堂就建立起来了。这种假设更不现实,难怪现在的伪马克思主义没有市场。
4 资源无限假设。所有资源都是无限多的,要多少有多少。
5 技术无限假设。所有的人都掌握所有的技术,只要是能想象出来的东西,所有人都会造。
6 信息完全对称假设。所有人都象神仙一样,知道所有的经济信息。
7 标准消费品假设。同一种消费品都是一样的,例如所有的电视机都一样。
8 完全垄断假设。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人都完全联合在一起,就象一个人一样。其他人虽然有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但是他们不生产,因为时间上来不了。完全垄断是最简单的经济现象,应该先研究垄断,再研究竞争。
9 完全封闭社会假设。所研究的社会是完全封闭的,不与外界进行任何贸易。因为整个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和外星人进行过贸易,所以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个标准的完全封闭的社会。在这个假设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财富守衡定律”,即生产量等于消费量,消费量等于生产量;人类的贫富取决于生产量,与运输、交易、赢亏无关。
这些假设好可笑,不就是你们相信必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的假设吗。真正不切实际的是
你们这些还在相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人。
计划经济虽然要政府领导,但是怎么能导致政府万能论呢?你能证明吗?
托拉斯集团也靠集团的领导制定计划,你能说这能导致托拉斯领导万能论吗?
4 资源无限假设。所有资源都是无限多的,要多少有多少。
5 技术无限假设。所有的人都掌握所有的技术,只要是能想象出来的东西,所有人都会造。
6 信息完全对称假设。所有人都象神仙一样,知道所有的经济信息。
7 标准消费品假设。同一种消费品都是一样的,例如所有的电视机都一样。
8 完全垄断假设。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人都完全联合在一起,就象一个人一样。其他人虽然有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但是他们不生产,因为时间上来不了。完全垄断是最简单的经济现象,应该先研究垄断,再研究竞争。
9 完全封闭社会假设。所研究的社会是完全封闭的,不与外界进行任何贸易。因为整个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和外星人进行过贸易,所以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个标准的完全封闭的社会。在这个假设下,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财富守衡定律”,即生产量等于消费量,消费量等于生产量;人类的贫富取决于生产量,与运输、交易、赢亏无关。
这些假设好可笑,不就是你们相信必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的假设吗。真正不切实际的是
你们这些还在相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人。
你有这么说的权力。你为什么不说前3个也搞笑呢?
1 理性人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的,都合法经营,而且经营策略都一样高明。因为有这个假设,所以经济学里所说的富人都是合法经营致富的,穷人也都是合法经营致穷的。西经上也有理性人的假设,但是我不知道其内容和我的这个假设是否一样。
2 无政府假设。人类自发的经济活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3 标准人假设。所有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需求都一样,没有男女老幼的差别。你一次能扛200斤,我也能;你一天干8小时,我也是;你一顿吃半斤米,我也是;你喜欢黑衣服,我也是。(凭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时肯定又要有人质问我“现实中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你这样假设严重与现实不符,有个屁用?”我不知道牛顿在假设无摩擦时,是不是有人这样问他“现实中摩擦无处不在,你这样假设有个屁用?”)
第一条,看来你对经济学中的理性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经济学理性是人是自利的,但并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好像没有你所说的什么合法经营,而且经营手段都一样高明吧。这种理性不知道是你从什么地方找来的。
第二条,无政府假设,可没有什么经济形式是在无政府状态之下进行的。即使是在采取弗里得曼的单一规则期间,西方国家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反对托拉斯经营,并且政府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农业等方面投资,当时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采取一定的手段,控制市场失灵的状况,但是政府失灵也同样存在,因此,不应该政府管的行业也最好少管。只要是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之下。
第三条,标准人假设,这种以集中决策来代替分散决策的形式,可只有在东欧和前苏联等国家才见过。
因此这三条也同样好笑。
计划经济虽然要政府领导,但是怎么能导致政府万能论呢?你能证明吗?
托拉斯集团也靠集团的领导制定计划,你能说这能导致托拉斯领导万能论吗?
呵呵,计划经济中不存在价格机制,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一切资源的分配和消费品的分配都是由政府安排调度的。难道还不是政府万能论吗。而且还是一种以集中决策取代分散决策的措施。消费者并没有选择消费品的权利。托拉斯集团可不一样,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过托拉斯集团必然会影响各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各国都会制定反垄断法,中国今年不是也制定了吗?
我也服了你了,你以你自己定义的标准来评价科学是什么。
计划经济中不存在价格机制,市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
只要把价格和利润核算机制引入计划经济,而不是用实物进行核算,计划经济就和完全竞争差不多了
。
那是国际政治气候的原因,计划经济就是比市场经济好。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不一定比西方差。
别老拿“不一定”这种摸棱两可的话来搪塞。东德西德,南韩北韩,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东德是第几经济大国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键是它比西德落后。这种有相同历史经历和文化传统却选择了不同制度的国家比较起来最有说服力。倘若东德是世界第十强说明计划经济好(且不说极权主义政权宣布的统计数字有多少水分),那么东欧其他国家排名不如西欧是否说明计划经济不好?人口资源少更不是借口,日本的人口资源少不少?
如果小国单独搞计划经济等于自杀,那就是说,如果小国敢搞计划经济,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大国来把握。相反,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即使小如新加坡,仍然可以让人民富裕,且在国际上不用看大国脸色(美国人敢在街头涂鸦,照样抽丫挺的,克林顿求情也没用)。反观匈牙利捷克这些国家,老大哥稍不中意,就能把坦克开到他们的首都里去。所以一个小国若想保有起码的尊严,就万万不可实行计划经济。
东德是第几经济大国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关键是它比西德落后。这种有相同历史经历和文化传统却选择了不同制度的国家比较起来最有说服力。倘若东德是世界第十强说明计划经济好(且不说极权主义政权宣布的统计数字有多少水分),那么东欧其他国家排名不如西欧是否说明计划经济不好?人口资源少更不是借口,日本的人口资源少不少?
如果小国单独搞计划经济等于自杀,那就是说,如果小国敢搞计划经济,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大国来把握。相反,搞市场经济的国家,即使小如新加坡,仍然可以让人民富裕,且在国际上不用看大国脸色(美国人敢在街头涂鸦,照样抽丫挺的,克林顿求情也没用)。反观匈牙利捷克这些国家,老大哥稍不中意,就能把坦克开到他们的首都里去。所以一个小国若想保有起码的尊严,就万万不可实行计划经济。
中国的南方比北方好,东方比西方好,同样都是市场经济,这能说明市场经济比市场经济好吗?如果当初国共分江而治,国民党当然实行市场经济,共产党当然实行计划经济,而且在开始的几十年内,北中没有南中发达,这又给你们找个好例子了。
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小国,都是市场经济,这要穷得多了,你能说明搞市场经济的小国照样能使人民富裕吗?
中国的南方比北方好,东方比西方好,同样都是市场经济,这能说明市场经济比市场经济好吗?如果当初国共分江而治,国民党当然实行市场经济,共产党当然实行计划经济,而且在开始的几十年内,北中没有南中发达,这又给你们找个好例子了。
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小国,都是市场经济,这要穷得多了,你能说明搞市场经济的小国照样能使人民富裕吗?
中国最富的地方,比如广东,浙江,上海等,都是在引进市场经济方面早于其他地方。所以中国的例子依然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好处。
至于苏丹之类国家....清楚告诉世界上有多少地方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为这个承认还在继续努力哩。市场经济是有严格定义的。把非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一律定义为市场经济,是歪曲概念的做法。
中国最富的地方,比如广东,浙江,上海等,都是在引进市场经济方面早于其他地方。所以中国的例子依然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好处。
至于苏丹之类国家....清楚告诉世界上有多少地方承认它的“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为这个承认还在继续努力哩。市场经济是有严格定义的。把非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一律定义为市场经济,是歪曲概念的做法。
解放前,南方就比北方富。
美国就比英国德国富裕,那英国德国也不是市场经济。把穷国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原来贫穷不是市场经济。
解放前,南方就比北方富。
美国就比英国德国富裕,那英国德国也不是市场经济。把穷国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原来贫穷不是市场经济。
解放前南方就比北方富,解放后又给拉平了,改革开放后又因为市场化程度不同而拉开了。
不是我把穷国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事实是,想要富裕,至少要逐渐建立起完整的产权体系和交易空间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很多经常被拿来反证市场经济如何不好的例子的国家,的的确确就是经不起这些标准的检验。去看看那些被大多数国家承认了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有像苏丹埃塞俄比亚之类那样穷的吗 ?
3 标准人假设。所有人的生产能力和生活需求都一样,没有男女老幼的差别。你一次能扛200斤,我也能;你一天干8小时,我也是;你一顿吃半斤米,我也是;你喜欢黑衣服,我也是。(凭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时肯定又要有人质问我“现实中人的需求是多样的,你这样假设严重与现实不符,有个屁用?”我不知道牛顿在假设无摩擦时,是不是有人这样问他“现实中摩擦无处不在,你这样假设有个屁用?”)
我不知道你说“牛顿假设无摩擦”是指的在研究什么问题在什么环境下做出的假设,但是,我敢肯定,这个“无摩擦”假设一定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巨大甚至相反的作用。他老人家总不会说“假设在刹车的时候无摩擦”吧?然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能力和偏好,都是不可忽略的,能力直接和收入相关,偏好直接影响消费行为,能忽略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0 18:24:38编辑过]
解放前南方就比北方富,解放后又给拉平了,改革开放后又因为市场化程度不同而拉开了。
不是我把穷国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事实是,想要富裕,至少要逐渐建立起完整的产权体系和交易空间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很多经常被拿来反证市场经济如何不好的例子的国家,的的确确就是经不起这些标准的检验。去看看那些被大多数国家承认了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有像苏丹埃塞俄比亚之类那样穷的吗 ?
南方的富裕恐怕不是市场化不同吧,是改革刚开始国家拿全国的钱给喂的吧。
西方硬把穷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就象以前他们说中国人不是人、中国文学不是文学一样,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他们说他们的,我听我的。你也不要乱信哟。
我不知道你说“牛顿假设无摩擦”是指的在研究什么问题在什么环境下做出的假设,但是,我敢肯定,这个“无摩擦”假设一定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巨大甚至相反的作用。他老人家总不会说“假设在刹车的时候无摩擦”吧?然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能力和偏好,都是不可忽略的,能力直接和收入相关,偏好直接影响消费行为,能忽略吗?
牛顿是可以说那样的话的。他会说:“假设在刹车时无摩擦,汽车会照样前进。”
牛顿是可以说那样的话的。他会说:“假设在刹车时无摩擦,汽车会照样前进。”
南方的富裕恐怕不是市场化不同吧,是改革刚开始国家拿全国的钱给喂的吧。
西方硬把穷国说成不是市场经济,就象以前他们说中国人不是人、中国文学不是文学一样,我有什么办法呢,只能他们说他们的,我听我的。你也不要乱信哟。
你要说是用全国的钱喂的,那就用宏观数字说一下,具体在哪年到哪年,中央调了多少钱给南方省份,多少给北方省份。
是不是市场经济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如果你想反驳市场经济和富裕之间有关系的观点,就要举出某个国家,说明为什么你认为它既符合市场经济的标准,又没有比不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更富裕。
支持楼主,并建议修正一下理想条件:
1、关于人,可假设为“高度觉悟、大公无私、需求相同”的智能机器人;
2、关于资源,概念广阔难理解,只能假定基本物质(元素)无限;
3、信息完全对称;
搞学术嘛,不一定要与现实一一比较。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