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关东胡人 ---兼谈马克思研究价值理论的根子问题在哪里
@关东胡人 说,具体的一公斤小麦的交换价值只能用与其交换的具体的不等量的其它商品来表示。这就是马克思逻辑的第一步。
的确,这样的第一步,放在任何价格理论和价值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都是正确的,也都可以作为研究的第一步。那么,马克思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我们试着分析:
先不说人类已经进入以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交换阶段,就说以物易物的交换阶段。一夸特小麦和其它商品以物易物,一夸特小麦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其他商品交换,换来的其它商品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反过来说,不同的数量的商品交换来的都是一夸特小麦,此时,问题就产生了,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这些数量不同的商品都能换来一夸特小麦?原因在哪里呢?此时,马克思的思路是,抛开具体的交换过程,只去考虑交换的客观的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只从交换商品本身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从交换过程本身出发来探讨该问题。我们说,商品交换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换结果的产生和交换过程有着极其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这个结果。而马克思却恰恰抛弃了这个过程,只看结果,只看已经成为结果的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而不去考虑,一夸特小麦为什么能换来X量金,也不去考虑一夸特小麦为什么能换来Y量银……,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马克思从未进行过详细的分析,这样就导致了马克思的结论,成了和交换过程无关进而和经济事实无关的结论。
而到了货币成为流通手段以后,一夸特小麦首先要换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和其他商品交换,一样的情形是,相同的货币量会购得在数量上以及在性质上绝不相同的商品,那么,这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很多商品,它们的货币数量相等,我们可以把相等的货币数量看成是一夸特小麦。此时,问题和以物易物的阶段一样,人们自然会问,这些商品的货币价格为什么相等?好了,回答这个问题时,是仅仅从这些作为交换结果的商品本身出发,不去考虑交换的过程,还是要分别考察每一种商品和货币价格的关系,去考察为什么该商品的货币价格只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呢?
任何一个成熟的经济学家,绝不会像马克思那样,一叶障目,研究经济的运行过程,却对实际的商品交换过程视而不见,考察的是结果,却只考察结果本身而不考虑结果产生的具体过程!这样简单的道理,我想,不用我的提醒,大家都会想明白的吧!
其实,马克思的论证并非是他的独创,而只是他学习罗伯搭斯的结果,说马克思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其实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李嘉图对经济运行的实际的分析,为什么没有给马克思一点启示呢?其实,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目的不是真正的解释、揭示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而只是为了激化矛盾,挑起斗争,经济学只是他阶级斗争学说的注脚罢了!
研究价值理论和价格理论,奥地利的效用学派之所以成为科学界的主流,无非就是因为它们是从具体的实际的经济运行过程,从交换的实际过程来考察结果产生的原因,因此,它们的结论才具有更大的科学性。
具体的一公斤小麦的交换价值只能用与其交换的具体的不等量的其它商品来表示。这的确是马克思逻辑的第一步。但是,第一步正确,并不能证明第二步、第三步的正确。而往往,人们都被第一步的正确蒙住了眼睛!就像我们读马克思,一看他是为穷人说话的,为弱者说话的,我们就忘记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的学说,忘记了只要是人的理论和学说都是有错误的或者会过时的道理,而一味地盲从、偏听偏信,并认为除了马克思的对、其他人的都不对,用这样的迷信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学说,对我们继承批判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来说,只能是一种伤害和阻碍。而我们一旦把未经过深思熟虑的学说拿来指导社会实践,甚至用暴力来推行我们自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时候,殊不知,有可能,有人已经对人类犯下了弥天大罪!毕竟,人不是动物,不是实验的对象!
草作于2016年3月21日下午 于从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