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于一个假设:无产者假设。即交换者没有现成的产品,所有产品都是劳动的结果,所以劳动才构成交换产品的“价值”实体。
马克思还认为有用性是“使用价值”,而不同的使用价值是无法相比较的,无法依此判断取舍。然而像稀缺性这样包含了有用性的共性,马克思忽略了。好像庞巴维克指出的这个问题。
这里体现了劳动价值的两个逻辑问题:实际上交换主体是有现成品用于交换的,对这些非劳动品,劳动价值失去解释力。其次,即便都是劳动品,却不止含有劳动这唯一的共性,还有稀缺性,没有理由放弃稀缺而只保留劳动,进而得出交换只能是等抽象劳动的交换的推论。
劳动价值论解释不了的,我以为效用论能够解释。
以根本的物物交换为例,交换双方对交易产品各自的边际效用决定了交换与否。
只要1)交易的两品种对任何一方的边际效用不均等;2)两个不均等的边际效用成互补关系,即对甲方边际效用较高的品种对乙方正好较低,对甲方较低的对乙方较高,就构成交换的充要条件。
至于劳动,是可以把它当作一种禀赋的消耗,进而是一种效用的耗费纳入边际效用理论来说明的。
广金小C 金钱 +10 魅力 +2 不错是回答,但还不是最好的。大家再讨论讨论吧。 2009-5-8 16: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