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不是“存在剥削”
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只能来自、必然来自剥削”。这和“存在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现象”的表述具有本质的区别。大多数资本家使用银行贷款进行生产,银行及其储户也参与了利润的分配,因此,在银行存款并获得利息的人也是剥削者。导致这一极端结论的原因是古典经济学家们对价值起源和利润来源存在偏颇之处。即使剩余价值理论不能成立,也不能否认存在剥削现象。当今世界,剥削现象不仅存在,而且非常普遍和严重。符合市场原则的交易未必是公正平等的交易。符合市场原则却不公正平等的交易是贫穷的根源之一,而长期贫穷则是极端思想和极端组织的温床。
关键词:剩余价值,剥削,社会不公,极端思想,极端组织
2014年,笔者参加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时,发现有很多与会学者认为剩余价值理论讲的是“存在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现象”,将否定剩余价值理论视为否定存在剥削现象。这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误解。
实际上剩余价值理论讲的是“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只能来自、必然来自剥削”。否定剩余价值理论,只能否定这些“完全、只能、必然”,而无法否定存在剥削现象。
只有正确认识了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思想,用其指导实际工作。笔者希望上述重大误解能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8次学术研讨会上得到纠正,而不要延续到第19次及以后的学术研讨会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