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推出校园经济学--1之后,本人继续发表校园经济学的帖子.没有固定答案.大家积极参与,真理越辩越明
去图书馆杂志阅览室,常看到杂志目录上有这样的字样:***级***专业已用!
呵呵,这说明什么呢?本问题可以用博弈分析,也可用制度经济学分析.大家辩一辩吧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致NIE: 呵呵,谢谢版主啊.暑假听了你的讲座便对制度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致高人: 希望大家踊跃讨论这个问题啊!
我来分析分析,从两个方面,一是决策主体,而是最终达到的效果,既均衡。
第一:在杂志上标明此文章已有人使用的主体,目的在于告知有同样意图的人,不要再采用此文章作为论述题目,以避免重复。这事先的通告,节约了大量的信息成本,也避免了决策主体日后出现的“麻烦”。
第二:当大家都在自己所选用的文章上标明,“已有人使用”后,客观上会形成一种不成文制度,每个读者都会认真筛选自己的选题,防止重复。最终可以降低重复劳动,节约人力资本,脑力资源,因为理性也是稀缺的阿。再者,此不成文制度可以产生激励,有知识、经济的扩散交流作用,例如,当你看到一篇文章已经有人选用之后,你会注意到别人是怎样关注这篇文章的,这种标示起到了“质量标签”的作用。
呵呵,随便分析分析。前提是我所理解的“:***级***专业已用!”是正确的理解了楼上的意思。
这个和占座一个道理,和龚兄理解的不一样,偶要是要看这篇文章的话,偶不管有没有写“***级***专业已用!”都是会看的;但是要是偶是写论文找材料,看到这样的字样可能就不会看此文了。
提醒一下,在杂志上写字是损坏公物的行为。
偶要是要看这篇文章的话,偶不管有没有写“***级***专业已用!”都是会看的;但是要是偶是写论文找材料,看到这样的字样可能就不会看此文了。
和uibe兄讨论一下阿,你的说法已经印证了我的分析。
第一:偶要是要看这篇文章的话,偶不管有没有写“***级***专业已用!”都是会看的;这是您的话,说明您再看文章之前是不知道文章质量的,也许您的时间比较多才可能将文章全看一遍。可是如果以后的时间很紧张的话,就不一定了。呵呵。也就是说,这种标示的“质量标签”的信息传递作用还是存在的。
第二:是要是偶是写论文找材料,看到这样的字样可能就不会看此文了。这就更对了,这避免了重复工作所造成的浪费。
我有点向自己脸上贴金之嫌,惭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 21:52:43编辑过]
我怎么没见过这种情况
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什么人标的,目的何在
想到了,公车上有"老幼孕妇专用座"
形同虚设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公交车上的问题不属于同一类,在公交车上我们通常是在别的无座的情况下来进行的选择,所以对于年轻人坐“特需专座”,是次优选择;而在图书馆中标明“已占用”,是本身的最优选择。同时从行为的主体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提供一种信息,“在不存在事前监督的情况下,如果你再使用同篇刊物,我们两个人的违约成本都是最大的”。和囚徒困境不同的是在信息获取上面,囚徒面临的是两种选择,而论文的使用者却可以有多种刊物可供使用,当真正只有两种刊物可供使用的时候,囚徒困境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