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其自己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数学家谈论的是定理、积分、向量空间。心理学家谈论的是自我、身份、认识失调。律师谈论的是场所、侵权行为、约定禁止反言。
经济学也没有什么不同。供应、需求、弹性、比较优势、消费者剩余、无谓损失——这些术语都属于经济学家语言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部分,你会遇到很多新的术语和一些熟悉的词汇,这些词语和词汇都是经济学家以专业方式使用的。首先,这种新的语言看起来无需那么晦涩难懂。但是你将看到,其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给你一个关于你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全新而有用的思考方式。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你学习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就好比比你无法一夜之间成为一名数学家、一名心理学家或者一名律师,学会想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要花费一定时间。不过结合理论、研究案例和新闻中的经济实例,这本书将给你足够的机会来增进和实践这项技能。
在探究经济学本质和细节之前,大概了解一下经济学家如何看待世界是有帮助的。本章将讨论这个领域的方法论。关于经济学家如何面对一个问题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意味着什么?
一、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试图用一个科学家的客观性来处理他们的学科。他们在着手处理经济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物理学家处理事件研究,一个生物学家处理生命研究一样:他们都要发明理论,收集数据,然后分析这些数据以期来证实或推翻他们的理论。
对于初学者,经济学也是一门科学,这种主张看起来有些奇怪。毕竟,经济学家工作的时候不使用玻璃试管或望远镜。然而,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的方法——不带偏见的开发、试验关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理论。这种调查方法就像其适用于研究地球重力或物种进化一样适用于国家经济的研究。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所说:“整个科学只不过是天天思考的提炼物”。
尽管爱因斯坦的评论对于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来说就像其对于自然科学,比如物理学一样正确,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不习惯于用科学的透镜来查看社会。让我们来探讨一些方式方法,科学家以这样的方式方法来应用科学逻辑去检验经济如何运转。
1、科学的方法:观察、理论、再观察
艾萨克牛顿,17世纪著名科学家和数学家,据说有一天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突发灵感。这个观察促使牛顿开发出了一套关于重力的理论,这套理论不仅适用于苹果掉在地上,也适用于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牛顿理论在随后的测试中表明,很多环境中它都能发挥的很好(尽管,后来爱因斯坦强调,不是所有的环境都好用)。因为牛顿的理论在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时如此成功,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物理课程中,仍然在教授。
理论和观察的相互作用也发生在经济学中。一个经济学家可能住在一个正经历物价快速上涨的国家,他受此观察的促动,开发了一套通货膨胀理论。这套理论可能断言,当ZF印刷大量货币时就会出现高水平的通货膨胀。为了测试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可能要收集和分析来自不同国家的物价和货币数据。如果物价水平的增长与货币数量的增长完全没有关系,那么经济学家就会开始质疑通货膨胀理论的有效性。如果各国数据反映出来货币的增长和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事实确实如此,那么经济学家就会对此理论变得更加自信。
尽管经济学家像其他科学家一样使用理论和观察,但他们面临一个障碍,这个障碍使他们的工作任务极具挑战性:在经济学领域里,实行实验总是不大实际。物理学家研究重力可以在他们的实验室里通过利用抛掷很多物体而产出的数据来测试他们的理论。相比之下,经济学家研究通货膨胀,是不允许通过轻松地操纵国家的货币政策来产生有用的数据。经济学家,像天文学家和进化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利用这个世界刚好提供给他们的不管什么样的数据。
为了寻找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替代物,经济学家对历史提供的天然实验给予了密切关注。例如,中东的一场战争妨碍了原油的流通,全世界的石油价格就窜天猴了。对于石油和石油衍生品的消费者来说,这样一起事件降低了生活标准。对于经济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对此做出最好的反应是一项难题。但是对于经济科学家来说,这是一次研究一项关键天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如何影响的绝佳机会。因此,贯穿本书,我们会考虑很多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于研究经济学来说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们让我们能够洞察过往的经济,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让我们得以阐明和评估当前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