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昆说;在经济学中试验通常是困难的......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世界上碰巧向他们提供的任何资料。中国几十年来巨大的变化,当然碰巧获得经济学的素材也比其他国家多一些,粮票换鸡蛋可算是经典案例之一。
粮票是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除粮票外,时还有布票、肉票、豆腐票、油票、工业券等等种类繁多的购物凭证。国家规定这些凭证都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但是民间用粮票换鸡蛋的行为却长期存在。我记得到大学毕业那一年,5斤全国粮票可以在校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那里换到3个茶叶蛋,而10斤辽宁省地方粮票只能换到一个。那么,这个价格是谁定的?根据什么来定的?谁掌握定价权?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来,5斤全国粮票换3个茶叶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个价格上,供应和需求数量相等。如果给粮票定价高了,那么做茶叶蛋生意的可能收了一堆粮票,那边鸡蛋换不回来;定低了就收不到粮票,鸡蛋要积压。反过来说,当他发现手中粮票越来越多鸡蛋收不上来的时候,就知道给粮票定价太高需要调低;鸡蛋越来越多粮票收不上来的时候就知道给粮票定价太低需要调高。这种调价模式与前文中说的做市商是一样的,市场交易中的每一个中间商都可以看作是做市商。尽管他有权报价,但真正影响他报价的是供需,定价权掌握在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手里。
短时间内,出于投机心态,中间商也许会囤积粮票或鸡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均衡价格。但是,一来中间商要顺应趋势投机才会成功,我会另外撰文解析顺应趋势的投机如何对市场产生帮助;二来,对于长期的吞吐量来说,囤积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考察的时间越长,囤积行为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总体上是靠谱的。我们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方方面面的价格现象,譬如汇率。
最近一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当央妈发现美元越来越难收上来,手里人民币越来越多的时候,就知道人民币汇率高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央妈和卖茶叶蛋的是一样的,他也敌不过市场的力量。
至于中国外汇储备为什么下降,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国内物价高昂海淘盛行,制造业成本上升向海外转移,怕被薅羊毛的富人向海外移民等等,要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可以写一篇长文。导致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原因就是供应和需求。供需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说,一个只会说供应和需求的鹦鹉也可以成为半个经济学家。
以苹果产品为例,新品上市之初,考察短时间里的供应量,可以认为供应曲线是绝对刚性的----无论价格怎么涨,一周时间内的供应数量是固定的。
苹果制订的官方价格在上市初期通常低于均衡价格,这引起了两个现象:1,排队;2,黄牛党卖高价。
苹果新品经常在黄牛党手中“炒”到8000甚至10000的高价。这表明,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人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愿意多花一些钱及早入手,有的人就愿意等一等;有的人愿意彻夜排队,有的人宁可花钱买时间......
包不同 发表于 2018-3-6 22:18
从古希腊色诺芬的起,价值就是指使用价值,有用就有价值,没用就没价值,两者根本就是一回事.
他举了一个例子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