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87 48
2016-12-02
3年前写的一个帖子,最近想结合市场再添点新的案例,
发现老贴顶不出来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21474-1-1.html
重发一遍先

(一)金融市场的价格

以国内铜期货为例:

集合竞价阶段

依次按照:
1,成交量最大;
2,价格优先;
3,时间优先。
的原则将买卖委托撮合成交形成开盘价格。
潜规则:以低于买入委托或高于卖出委托的价格成交皆视为符合买卖委托意愿。
例:




    假设某日开盘集合竞价,投资者买卖委托如上表。我们就可以根据成交量最大原则,确定开盘价为52060元/吨;其次根据价格优先原则,使高于52060的买入委托以及低于52060的卖出委托成交;因52060价格上合意买入请求大于卖出请求,最后根据时间优先原则,将52060上买入委托中的前20手成交。

    如果以纵坐标为价格,横坐标为合意交易数量,做成图表的话,如下图所示:




    成交量最大原则意外的重要,没有这个原则的话,任意成交价都是可行的。譬如以52040开盘,依然可以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撮合成交60手。

连续竞价阶段

开盘后依次按照:
1, 时间优先;
2, 价格优先。
    的原则将买卖委托撮合成交形成连续价格。



    如上表,集合竞价撮合成交完毕,开盘后若同时出现两笔新的委托:52060卖出10手与52030卖出20手,则按价格优先的原则优先将52030的卖出委托依次与较早挂单的52060、52050的买入委托撮合成交,依次形成成交价52060、52050。

    上述交易制度叫做竞价交易制度,根据其价格驱动机制,又叫做指令驱动制度。与之对应, 还有一种叫做报价驱动的交易制度,也叫做市商制度(庄家制度)。暂附一篇2010年写的旧作:

做市商交易制度解密

    我们国内目前的证券期货交易,采用的都是竞价交易制度——投资者通过网络,把买卖指令传输到交易所,交易所的电脑主机根据时间优先、价格优先的原则,将买卖指令撮合成交,形成连续的成交价格。根据这种交易方式下价格的形成机理,又可以叫做指令驱动(Order driven)制度。
    而国外在100年前没有电脑的年代,就是通过交易员在交易池中,以公开喊价的方式来撮合买卖指令。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交易员处理指令的效率远低于电脑,他们如何为众多的投资者服务呢?场外柜台交易以及做市商交易制度就很自然地应运而生。
    与指令驱动制度相对应,做市制度是由做市商为投资者提供买卖双边报价进行对赌交易,通过报价的更新来引导成交价格发生变化,所以叫做报价驱动(Quote driven)制度。由于这种方式与赌场庄家非常相似,所以也叫做庄家制度。
    世界杯马上就要开幕了,酒吧里又会活跃起大大小小的赌球庄家,我们就从这种活动开始,来了解庄家制度的运行方式(注意,赌球活动在我国是违法的,本文以此为例只为探讨其中的市场运作机理)。
    假设我们拿巴西与葡萄牙的比赛来进行赌博。首先,澳门或欧洲赌场的庄家会为这场比赛开下一个盘口:比方说巴西让半球,1.9/1.8(押注巴西1赔1.9,押注葡萄牙1赔1.8),这就相当于大的做市商报出了一个“参考价”。接下来酒吧中的小庄家就可以参考着这个盘口与赌徒进行对赌,如果两边下注一样多,那么无论巴西与葡萄牙谁胜谁负,小庄家都可以赚得利润;如果两边不平衡,押注巴西胜出的注码有1万块,而押葡萄牙胜出的只有3000块,小庄家可以到上一级庄家那里押注7000块巴西胜,将风险转嫁出去,确保赚到3000块注码的价差,这就叫净头寸管理。上一级的庄家也如法炮制,最后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将大量的分散的赌徒小单子,汇总成较少的集中的庄家大单子,最后到赌场内进行对冲。而赌场内最大级别的庄家,也是以尽量不承担风险,获取价差为目的。如果押巴西的注码过多,就会调低巴西获胜的赔率(先前的押注赔率不变),增加反向押注的吸引力,以此来平衡两边注码比例,或有其他庄家开出新的盘口,于是形成了连续的报价变化。
    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最早的做市商制度就解决了人工喊价交易效率低下的问题。与竞价交易制度下投资者之间直接交易比起来,做市商制度下的交易是在投资者与做市商之间进行,这明显增加了交易成本。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高效率的电子化的竞价交易越来越普及,但是古老的做市商制度依然有生命力,其优势在于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即时交易服务。
    例如竞价交易制度下的,国内期铜交易,虽然有1年期内共12个月的合约挂牌交易,但是远期合约上成交非常稀少,使得这些合约上的交易需求只能转移到近期活跃的主力合约上,从而形成马太效应——成交活跃的合约交易愈加活跃,成交稀少的合约交易愈加稀少。
    而在有做市商制度的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最远可以交易63个月的期铜,如果我想在一个远期冷门合约上交易500吨,可以向做市商——比如说巴克莱银行——要一个500吨的询价,做市商巴克莱就有义务向我提供买卖双边报价。由于事先并不知道我的交易方向,所以他没有办法故意把价格报高或报低,只能按照他认为的公允价格来报;价差是允许的,一般要结合交易数量与市场流动性两方面的考虑。譬如巴克莱最终报给我的买卖价格是6500/6530,我就可以按照6500卖出或按照6530买入,巴克莱银行都只能被动地接受与我的对赌交易。如果我对这个报价不满意,也可以转向其他的做市商——比如说标准银行——来询价。或因做市商各自手头与客户对赌头寸不同,或因定价模型不同,冷门合约上的报价多少会有些出入。譬如标准银行的报价是6490/6510,那么我如果要买进的话就找标准银行交易,要卖出的话就找巴克莱银行交易。
    在这样的交易制度下,虽然看上去投资者与做市商的地位、信息极不对等,但是通过类似分粥理论的“先分后挑”报价机制,以及做市商之间争取客户的自由竞争,一样可以达成相对比较公平的交易结果。
    竞价交易制度与做市商制度各有优缺点,在国外多数金融市场中,两种制度是并存的,互为补充。在我国,仅在银行间外汇交易中采用做市商制度,在证券与期货市场的交易当中只有一种竞价交易制度,所以不存在什么做市商与庄家。
    国内投资者口中所谓的“庄家”,与本文所说的做市商制度中的“庄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他们的行为通常属于“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自买自卖,制造虚假交易信息”的市场操纵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12-3 00:02:46
(二)用经济学家的语言讲述价格

    据说加拿大有一小撮人,要求独立,不说英语,而说一种根本无人了解的语言;在美国亦有这类人,他们便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的语言

    前文中集合竞价的图示,运用经济学家的语言就有了不同的表达:“合意的买入请求”变成了“需求曲线”,并且经济学家还会抛出一个很奇葩的问题——“为什么总需求曲线总是向下倾斜?”


均衡价格

    经济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物品两正好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相平衡。——这个解释很绕口,而且有循环论证的嫌疑(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正好是反过来使用这个解释的)。我情愿用集合竞价中成交量最大原则来解释这个均衡价格。如果把集合竞价撮合成交的三个原则视为天然的不言而喻的自明之理的话,根据这一机制形成的价格应该称为天然价格。

    实际成交价与原先委托价之差再乘以成交量(即图中三角形面积)分别被称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很容易证明在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上,社会总剩余最大。
有效需求

    运用需求与供应这两条曲线,可以很直观的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整体)向右移动时均衡价格上升。

    但是,简单的认为需求上升就能使价格上涨的观念是不准确的,不同价格段的需求上升只能使需求曲线部分向右移动,只有高于均衡价格的需求升降才对均衡价格有影响。

    经济学家讲的有效需求,是指既有支付能力又有支付意愿的需求。相当于集合竞价中高于成交价的买入委托。把买卖方向反过来考虑,就是有效供给的定义。


非均衡价格












    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有效供给减少,有效需求增加,出现短缺;反之则出现过剩。非均衡价格也减少了社会总剩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当ZF为救济粮食匮乏所造成的困苦,命令所有的销售商按它所认为的合理价格出售谷物时,其结果,或者是使他们不把谷物提供给市场,这有时甚至导致在季节开头就闹饥荒,或者,如果他们将谷物提供给市场,又鼓励人们快速地进行消费,从而必然会在季节结束前闹饥荒。不受限制、没有约束的谷物自由贸易,是防止饥荒灾难产生的唯一有效办法,也是减轻粮食短缺痛苦的最佳办法,因为真正粮食短缺的痛苦无法消除,而只能予以缓解。”

个人需求

    集合竞价形成均衡价格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如果动态地考虑价格变动以后需求的变化,通常是指个人需求。

    一般来说,个人需求的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愈低,需求愈大。例如下图中这玩意如果能卖得便宜些的话,我肯定会去多消费几次。







    对个人需求有影响的,除了价格以外,还有收入。例如土豪消费起来时,是酱紫的:







吉芬商品

    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Robert Giffen,1837年-1910年)发现当时英国进口的麦价提高,使得面包价格上涨,而奇怪的是,低收入的工人阶级反而消费更多的面包(一说为土豆)。

    其中原因并不复杂,物价上涨降低了工人的购买力,迫使他们减少了肉类食物支出而购买更多的面包。所以吉芬商品实际是低档替代品。








    经济学家不会满足于这样简单的解释,他们会使用更复杂的数学工具来描述。据说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必备素质是——牢牢地抓住显而易见的东西,并且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痛苦而深奥的阐述。

经济学与科学

    萨缪尔森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凯恩斯的《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但是斯蒂格利茨认为: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正确的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所以经济学的原理应该只有一套。

    微观经济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解释亚当.斯密说的那只“无形的手”是如何工作的。某种意义上,经济学家与语言学家有相似之处——他们只负责解释。没有一个人学说话是从语法开始,这个世界即使没有语言学家,人们一样也能自如的交流。所以经济学并不能帮助你富有,只能解释你为什么贫穷。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的骗。

    把经济学与科学做比较貌似有点不可思议,研究重力理论的物理学家可以在他们的实验室里扔下许多物体以得到检验他们理论的数据,但在经济学里做实验就比较困难。生物学家可以拿小白鼠做实验,用人就不行。不过也不绝对,制药公司有时也会招募志愿者试验新药,如果是出于自愿,他们就能从道义上与731部队区别开来。

    我朝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极富实验精神的,做完公有制实验做私有制实验,现在又要做自由贸易实验。按说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应该多出几个诺奖经济学家才对。可是摸石头摸来摸去,也没见摸出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大约最终还是摸到别人早已走过的老路上去了吧。
(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02:53:59
续前文

日常生活中的价格

   曼昆说;在经济学中试验通常是困难的......经济学家和天文学家与进化论生物学家一样,通常不得不使用世界上碰巧向他们提供的任何资料。中国几十年来巨大的变化,当然碰巧获得经济学的素材也比其他国家多一些,粮票换鸡蛋可算是经典案例之一。

    粮票是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除粮票外,时还有布票、肉票、豆腐票、油票、工业券等等种类繁多的购物凭证。国家规定这些凭证都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但是民间用粮票换鸡蛋的行为却长期存在。我记得到大学毕业那一年,5斤全国粮票可以在校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那里换到3个茶叶蛋,而10斤辽宁省地方粮票只能换到一个。那么,这个价格是谁定的?根据什么来定的?谁掌握定价权?

5市斤全国粮票.jpg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来,5斤全国粮票换3个茶叶蛋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这个价格上,供应和需求数量相等。如果给粮票定价高了,那么做茶叶蛋生意的可能收了一堆粮票,那边鸡蛋换不回来;定低了就收不到粮票,鸡蛋要积压。反过来说,当他发现手中粮票越来越多鸡蛋收不上来的时候,就知道给粮票定价太高需要调低;鸡蛋越来越多粮票收不上来的时候就知道给粮票定价太低需要调高。这种调价模式与前文中说的做市商是一样的,市场交易中的每一个中间商都可以看作是做市商。尽管他有权报价,但真正影响他报价的是供需,定价权掌握在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手里。

   短时间内,出于投机心态,中间商也许会囤积粮票或鸡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均衡价格。但是,一来中间商要顺应趋势投机才会成功,我会另外撰文解析顺应趋势的投机如何对市场产生帮助;二来,对于长期的吞吐量来说,囤积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考察的时间越长,囤积行为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理论总体上是靠谱的。我们可以用这个理论来分析方方面面的价格现象,譬如汇率。

   最近一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下降。当央妈发现美元越来越难收上来,手里人民币越来越多的时候,就知道人民币汇率高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央妈和卖茶叶蛋的是一样的,他也敌不过市场的力量。

   至于中国外汇储备为什么下降,背后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国内物价高昂海淘盛行,制造业成本上升向海外转移,怕被薅羊毛的富人向海外移民等等,要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又可以写一篇长文。导致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原因就是供应和需求。供需分析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有人说,一个只会说供应和需求的鹦鹉也可以成为半个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11:07:22




小包你这个,才刚刚要入门,在学术的大门的大门槛上,探头探脑,能够入门,还没入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3 11:22:41
包不同 发表于 2016-12-3 00:02
(二)用经济学家的语言讲述价格

    据说加拿大有一小撮人,要求独立,不说英语,而说一种根本无人了解 ...
你能把两种存在明显成本差异的商品(比如小轿车和普通电话机)的供求曲线画在同一个图中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12-5 02:25:07
一些特殊的供需曲线

以苹果产品为例,新品上市之初,考察短时间里的供应量,可以认为供应曲线是绝对刚性的----无论价格怎么涨,一周时间内的供应数量是固定的。

价格11.jpg                              

苹果制订的官方价格在上市初期通常低于均衡价格,这引起了两个现象:1,排队;2,黄牛党卖高价。

                                                                                                                价格10.jpg                                                                                                                                                                                       苹果新品经常在黄牛党手中“炒”到8000甚至10000的高价。这表明,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人眼中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愿意多花一些钱及早入手,有的人就愿意等一等;有的人愿意彻夜排队,有的人宁可花钱买时间......

按照科斯定律,如果没有交易成本的话,无论初始产权如何界定,市场都会达成有效率的结果。
譬如苹果手机上市之初把价格定在10000元/台,然后随着供应量的增加慢慢降价(过去的诺基亚就是采用这样的定价策略),那么手机依然会落到愿意出高价尝鲜人的手中,产品分配的最终结果与经过黄牛转手的分配结果是一样的,仅仅是原本黄牛赚的钱归了苹果公司。
这样的好处是消除了排队现象,而排队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没有效率的一件事情。如果实在觉得赚钱太多于心不忍的话,可以把多赚到的部分用于公益事业。所以多数经济学家会赞同诺基亚式的定价策略。
然而真实的市场没有那么理想化,消费者往往会感觉诺基亚的手机跌价太快不保值,苹果手机比较保值,消费心理也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
另一种特殊的供应曲线是无限弹性的供应:
价格12.jpg
这个供应曲线意味着在某一价格水准上供应量可以不受限制地无限增加,此时无论需求曲线如何变化,均衡价格都不会发生变动。当然,一般来说产能的调整需要时间,短时间供应量具有一定刚性,就使用前一张供需曲线图,长期供应量具有无限弹性就使用后面这张图,两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价格围绕成本波动的劳动价值论的解释
然而,无论劳动力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符合无限弹性供应曲线的大概只有空气了,并且它的供应价格是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